APP下载

安徽桐城西山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2018-08-16

山西建筑 2018年20期
关键词:观景桐城山体

刘 桂 芳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也从以往的生存型向享受型再到体验型转变,森林公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走向大森林的愿望。森林公园在城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针对资源特色,科学合理地利用景观资源,把其潜在优势发挥出来,这便有待设计者科学的景观规划理论指导。本文以安徽桐城西山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场地概况与历史

桐城,古称“桐国”,位于安徽省中部,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于今时之桐城而言,那曾经是一个“天下高文归一县”的梦幻时代,桐城对全国的影响甚至达到了举国学界“家家桐城,户户方姚”的历史巅峰,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桐城还是黄梅戏之乡,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桐城有良好的市民传承基础,人口老龄化也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桐城市老城区,紧邻国家3A级桐城文庙·六尺巷景区,文化氛围浓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桐城绿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场地状况与待解决的问题

2.1 场地状况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同康路东侧和龙眠西路西侧之间,面积46.6 hm2,前期进行了一些基础建设,在山顶建了一个长廊和一个景观圆亭,登山步道采用的是水泥块,基础设施简陋。山体西北侧有一处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山脚处有附近居民种植的作物等。整体植被以原生态植物为主,主要有马尾松、枫香等。

2.2 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

1)公园在空间功能上与城市呼应。

公园地处老城区繁华地段,其中龙城隧道从项目东北方向横穿而过。基地西侧为自然山脉,西北地块为已开发建成的山水龙城小区及一部分棚户区,东北侧为与基地相连西山余脉;从东到南包括古灵泉、烈士陵园、仁寿庵、桐城师范、老年公寓等。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建设这样一个综合性公园,设计需要妥善解决与周边功能空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公园的文化属性与这种古城市的文化、艺术风格相呼应。

2)如何保护和利用现有山、水、自然生态。

公园现状植物以马尾松、枫香为主,植物层次单一、凌乱,多层次立体配置的植物景观很少,并有居民在山脚种植农作物。设计需要解决植物层次上的问题,并依照植栽设计方案提升。而公园内部现有道路路线已形成,交通组织不够完善,公园各入口皆无标示性,游览系统单向组织,登山步道采用水泥体块,基础设施简陋,建议保留现有路线,提升道路品质,增加停留活动空间,结合地形适当增减公园路线。

现有祈雨亭一座,望湖亭一座,位于山顶景观效果较佳处,但亭子因维护欠佳十分破旧,建议保留并修缮改造。同时山顶边坡陡峭壮观,俯瞰全城效果良好,但山体西北侧有一处破坏严重,设计时需根据景观需求及现状条件加以巩固。

3)如何科学满足城市不同人群,平衡城市不同需求。

公园位于老城区,基地周边功能用地主要由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商业用地组成。用户人群为周边居民、学生及游客等,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合理增设各种类型的功能空间,满足人们登山观景、休闲聚会、艺术鉴赏、儿童游乐等生活需求。

3 设计方法探索与设计实践

3.1 公园主入口结合山顶景观焦点,整体提升公园品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可持续发展观为依据,保留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对破坏山体进行修复,增加基础设施便于市民上山,打造结合自然体验和文化运维的互动开放公园。将公园设计为展示城市新风貌,创造独特而现代的城市风格,为桐城市市民及周边城市居民提供融休闲度假、娱乐游憩、农业观光、森林科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天然户外活动场所,见图1,图2。

本项目主入口位于同康路上,将入口设置在此处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该处位于同康路与龙城隧道交汇处,紧临山水龙城,人流量大;二是该处可仰望山顶,悬崖峭壁尽入眼帘,观景效果良好。但从现状可以发现,该处现为临时棚户区,分析上位规划可知,此地段为公园绿地,因而需对现有建筑进行拆除。

3.2 山体等高线修复

西山公园西北侧有一处山体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山脚处有附近居民种植作物等。本设计结合地形,对山体进行加固,采用廊道式、穿透式、开敞式三种手法,对部分山体进行等高线修复,并景观化处理,部分稳定山体可结合体育攀岩打造,供分别适合儿童、业余攀岩爱好者、专业攀岩选手的攀岩设施,形成在攀岩时仍可俯瞰桐城景色的特殊体验场所与空间,满足山体的安全、运动健身及景观效果的需求(见图3)。

3.3 森林步道

公园内森林密布,现以马尾松、枫香为主,设计时需考虑植物的优胜劣汰,合理增加植物层次,争取做到步移景异;同时结合项目内部现有道路,设计森林步道,使游人能够登上高处,俯瞰城市景观。森林步道与山顶原有的祈雨亭与望湖亭连接起来,为游人提供遮阴蔽雨的山顶休息空间,在森林步道尽端形成空中景观节点。

3.4 山顶观景平台

公园内道路密布,如果仅有祈雨亭与望湖亭两处至高点作为景观节点,则景观游线难免显得单调乏味,因此,结合实际,设计构筑了多个单体建筑,作为观景主题空间。观景建筑以“重构”自然为主题,运用砖石、泥土、金属、木材、芦苇等作为传统的建造表面。通过人工手段来强化材料的本质属性,将其最质朴的一面展现于众。在这纯天然的环境中,通过试验性的手段来整合物质世界中的各种材料,将其最本质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发挥并集中展示,解构了材料的属性,重构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关系。以此天然的材料为基础所构建的观景建筑,仿若从森林中自然生长而成,游人在此休闲观景,别具韵味。

3.5 独具特色的各类活动空间

1)特色文化休闲区。

桐城具有悠久的黄梅戏历史,作为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在桐城人们的心中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考虑到现今人口老龄化趋势,老人们的户外娱乐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公园中靠近入口处开辟特色文化休闲区,布置了与黄梅戏相关的雕塑、戏台等设施,结合林下空间,使其满足老人们在室外一亮歌喉、聚集谈天的社交需求。

2)山体艺术墙。

公园内旧坟很多,若要迁移,难度较大,因此在设计时采用边缘地段坟墓遮挡处理,但在重要活动区域内,对于实在没有办法隐蔽的,则结合等高线,制作艺术墙,墙上结合桐城文化、儒家理义、六尺礼让,或雕塑或壁画,赋予场地悠久的文化气息。

3)特色小园。

在入口区附近,结合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为达到分流的作用,设置了多个特色小园,利用我们随处可见的天然材质及当地乡土果蔬,开辟梨花园、彩砂园、果蔬园、桑葚园、博弈园、门楼园等六个特色主题小空间,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游憩或休闲或劳作。

4)观鸟社。

森林公园,鸟类丰富,需要开辟单独的区域给予保护;同时城市居民每天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高楼大厦中,钢筋混凝土的冰冷生活,使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愈加强烈,而森林中的小动物,更增加了自然的灵动与温暖;同时观鸟社还能作为儿童的教育教学基地,满足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向往与认知。

5)儿童主题区。

综合性的西山森林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必不可少,从儿童心理出发,要知道儿童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按照大人的设计与预期使用户外活动空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创造你永远想象不到的好玩方式。因此本设计结合儿童生理、心理等特点,以破茧而出的蝴蝶为主题,设计儿童会所、定点活动设施区、攀爬及玩沙区、幼儿活动区等,而整个蝴蝶的外形用流线型的彩色赛道所围合,满足各种年龄阶段的儿童不同的使用需求。

4 结语

安徽桐城西山森林公园,是一处在保留原有山体景观的基础上设计并加以改造利用的新景观,在建成之后,这将会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娱交流、郊游观鸟的综合性公园,将成为桐城民众喜爱的新地标。

猜你喜欢

观景桐城山体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麓湖春天观景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安徽桐城六尺巷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