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进质量强国的研究与探讨
2018-08-16黄炜曹丹胡刚翔俞徐海
黄炜 曹丹 胡刚翔 俞徐海
1.金华海关(原金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金华321000;2.杭州海关(原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是检验检疫部门转变职能,推进业务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质量共治机制的重要抓手,也是原国家质检总局重要工作之一。原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浙江局”)示范区建设工作自2007年底启动以来,从试点探索,到总结提炼,再到全面推广,这项工作始终作为抓宏观质量、助产业转型、促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浙江突出块状经济特点,浙江局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产业发展,实现有效监管”为核心出发点,不断探索、完善集聚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新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建设质量强国。
1 浙江示范区建设总体概况
浙江局示范区建设工作从最初以破解劣质低价、假冒伪劣的无序竞争局面入手,推动专项整治和区域化管理;到现在以促进质量提升、促进贸易便利化为目的,共同构建质量共治格局,示范区建设伴随着浙江出口集聚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断发展。浙江局示范区工作已经形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经验做法,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示范区11家,省市级示范区11家、国家级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1家,示范区的数量和层次始终处于全国前茅。同时,浙江局还积极推进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培育工作,69家企业入围首批示范企业,数量高居全国第一。
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示范区产业集群出口质量提升明显,“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出口产品每1亿美元境外通报退运率下降75%。截至2017年,示范区每1亿美元出口境外通报率不到浙江出口通报平均水平的1/11。质量提升为集聚产业化解国际贸易压力,稳定出口增长提供了动力,多个产业2008年以来保持年均15%以上的高增长,示范区出口总额也从2009年的7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54亿美元。示范区的建设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政府红利,而反向企业、行业整体提高也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了强大助力。
2 示范区建设是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过去39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4.5%[1],在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确立了在全球制造大国的地位。我国出口商品质量经历了不断提升的过程,以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企业为代表,中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国际水平。但是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中国制造”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区段的现象没有改变,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依旧处于从属地位,出口商品质量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尤其在“入世”以后,中国出口价格相对全球商品平均价格出现背离趋势,出口商品质量升级速度逐步下滑,坠入“低质量陷阱”的风险不容忽视。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从国家层面将示范区建设确定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手段之一[3],浙江省也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写入《浙江省2015质量强省行动计划》。示范区建设业已成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和稳外贸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浙江局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创新区域质量治理模式的大平台。
3 示范区建设推动质量强国战略的主要举措
通过实施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促进出口商品质量提升之所以有效,根本原因是形成了有利于企业发挥质量提升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从优化环境入手对企业和行业质量提升的激励机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质量共治、促进质量示范,以点带面,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3.1 强化质量共治,形成抓质量合力
一是坚持地方政府主导。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协调各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4],这是浙江示范区建设的原则,也是经多年探索得到验证的经验。湖州、金华等地级市政府领导多次对下辖县级人民政府示范区建设工作作出批示,提出工作要求,使得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运行更加顺畅。各地政府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激励机制,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如浙江永康每年在质量提升方面的奖励资金超过4 000万元,其中对获得“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奖励100万元[5]。二是推动职能部门协作。协调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重大通报退运事件组织检验检疫部门、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开展专项调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整顿市场环境。三是用好监督抽查手段。法检目录大幅调减以来,浙江局把监督抽查手段作为掌握示范区产业质量安全状况的基本手段,制定方案,落实专项经费,对抽查结果提交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提升方案,并向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提交报告。四是择优入区。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行业质量安全水平,制定入区标准,把传统产业集聚区内质量过关、诚信可靠的优质企业集中到示范区内,形成行业质量高地,实施质量共治。示范区内企业实施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日常监管和检查,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调整出区。入区标准的确定,重点关注企业的质量诚信、质量管理水平、风险防控能力。入区企业要签署质量承诺书,遵守示范区经营秩序。
3.2 促进质量示范,注重抓品牌引领
一是发挥质量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择优入区、政策激励、公共服务和质量示范4个环节的示范区质量正向激励机制(如图1所示),形成良好的质量发展氛围,实施相关激励,形成示范企业对其他区内企业、区内企业对区外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通过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成为全国该行业的质量高地,推广示范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固化和推广示范区的区域标准、联盟标准,推动行业整体提升。二是多维度推动区域品牌影响力。在国家级示范区内积极开展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培育创建工作,共推荐38家龙头企业申报第一批示范企业。利用广交会等国际性展会,以示范区品牌为依托对产品进行集中展示推广。云和木制玩具示范区顺利完成7家企业申报区域免验,成为云和木制玩具的标杆。三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浙江示范区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宣部组织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团两次深入浙江示范区进行报道,《浙江日报》三度大版面刊发示范区的建设成效。
图1 示范区建设促进质量提升激励机制运行图
3.3 优化质量服务,统筹抓平台效应
搭建示范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发挥检验检疫等部门专业优势,形成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全方位的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汇集行业专业人才,研究行业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开展质量技术促进工作。目前已经建成浙江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16个省级以上示范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成示范区公共检测平台18个,其中云和木制玩具、大唐袜业、金华电动工具等多个示范区公共检测平台成为浙江省重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免费或者优惠折扣率,向区内企业提供价格低、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一是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每年对国家级示范区开展企业质量体系巡检,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帮助并提出整改意见。如原金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金华局”)帮助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中心通过了CNAS认可。二是引导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西班牙同意对温州鞋类示范区出口皮鞋按照欧盟REACH统一标准执行六价铬限量。永康电动工具示范区凭借技术优势,成功促使欧盟撤销对电动斜断锯的通报,及时帮助企业及行业恢复了对欧出口。三是落实公共检测服务。桐庐针织示范区在示范区工作经费中每年划出公共检测经费50万元。金华局制定优惠政策对辖区永康、武义两个示范区委托检测实行半价收费。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问题
从浙江局自身看:区别于传统的检验监管工作,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工作需构建完备的质量提升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受制于对检验检疫改革的认识差异,部分地区和人员还没有适应宏观质量管理新形势,没有彻底转变思维方式,部分地区工作推进相对迟缓,影响了全省系统的工作进度。从整个检验检疫系统看:近年来,原国家质检总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部署要求,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连续出台指导性文件和部署专项行动,但是,如何从微观产品质量检验到行业性宏观质量管理转变着眼,推动全系统尽快改变缺少抓手的被动局面,全面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出口商品质量管理新思路,需要有更加具体的措施。同时,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存在法律依据不足问题,推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还严重受制于《质量促进法》立法进程的滞后局面。从外部环境看:全省各产业集群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差异较大,局部地区政府领导不够重视,少数省级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4.2 工作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浙江局一以贯之地进行实践探索的同时,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浙江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
4.2.1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在营造健全的法治环境上迈出更大步伐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多到直属局调研指导,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机制。在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建设方向予以支持,以发挥其在质量提升机制中精准施策的智囊作用。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快《质量促进法》立法进度,为推动实现质量管理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4.2.2 建议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领导和支持,进一步完善全省出口商品质量提升工作协调机制
近年来,浙江局在全省11个地市25个产业集聚区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针对敏感消费品和输非商品开展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示范区建设在质量提升方面在市县一级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具备了在全省推广的良好基础。建议省政府牵头成立省级层面的出口商品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参加,形成推动“浙江制造”质量提升的工作合力。
浙江局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实践契合了“质量强国”的时代要求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进一步深化实践、总结经验,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需要浙江局加大实践探索的力度,同时需要上级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支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