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及策略
2018-08-15李艳
李艳
【摘要】文学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发明,要保证文学作品跨越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就必须对文学翻译的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就文学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及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跨文化视角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从地域差异、思维差异、历史差异和宗教差异四个方面分析文学翻译中造成文化视角不同的原因,进而对应用跨文化视角进行文学翻译的重要性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转换策略。
【关键词】文学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策略
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必然,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显得至关重要。文学翻译中不仅要涉及专业的翻译技巧,还要对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明晰,从而将文学翻译转变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崭新模式。当前学术界将文学翻译称为跨文化交际,足以展现利用跨文化视角进行文学翻译的必要性。因此探究文学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及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一、跨文化视角概述
跨文化指的是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现象、习惯和风俗给予正确的认识,并且秉承接受和包容的态度,实现本民族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共存。简单来说,跨文化就是文化认同感。文化是某一群体在特定的背景下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思想情态,包括习惯、风俗、宗教、历史等。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跨文化交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从文学翻译作品的角度而言,文学作品是人们在某种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结晶,因为各国之间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日本《菊与刀》中用菊花象征日本皇室家徽,意味着美与善,温柔与和平,而菊花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则代表淡泊清雅、高冷傲岸,如果不对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就很难对文学作品进行准确的翻译,而利用跨文化视角进行文学翻译,就是在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文学作品的原生态呈现。
二、文学翻译中造成文化视角不同的原因
1.地域差异。地域差异是造成文化视角不同的一个典型原因。先不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探讨,而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东北地区粗犷豪放,江浙地区温软缠绵,而西北地区则淳朴憨厚。而从世界的角度出发,地域导致的文化差异就更加明显。我国古诗词中常常借以“东风”代指春天的到来,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位于地球北半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冬去春来之际东风就会徐徐吹来,而对于同样处于北半球的英国而言,受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英国春天吹的却是西风,如果没有对地域差异导致的文化差异进行明确,就会在文學翻译中犯想当然的错误。
2.思维差异。每个人思维的形成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个地方的群体所推崇和遵循的习惯风俗、宗教信仰也各有不同。思维差异在文学翻译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东西方国家。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东方人在思维上具有含蓄特点,因此在文学表达中常常喜欢借用类比、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对文学思想进行委婉的表达,而西方人在思维上更加开放,因此文学作品中习惯直观的描写和刻画。这种差异在数字的表达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红楼梦》中有“女大十八变”一说,而这种表达方式实为虚指,如果直接进行数字翻译,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3.历史差异。历史是在每个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文化就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为具有民族特殊性的代表符号。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存在差异,因此对事物的认知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例如我国对世界起源的认知来自于《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而西方对世界起源的认知则来自于《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再例如我国文学作品中对典故的运用大多数来自于《孔子》、《孟子》、《春秋》、《史记》等著作,而西方对典故的运用则大多数来自于但丁、荷马、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这就是历史差异造成的文化认同差异,在文学翻译中要着重注意进行区分。
4.宗教差异。宗教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认同。我国宗教主要有儒、释、道,其中儒家和道家是本土宗教,因此从古至今诞生无数与宗教相关的神话传说,例如八仙过海、西游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而西方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也衍生出相关的传说,例如潘多拉魔盒、犹大的亲吻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文学作品中一些词语运用的语境也需要着重注意,例如对“犹大的亲吻”进行翻译时,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就会抹灭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应用跨文化视角进行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文学翻译对于当今时代的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学遍地开花。作为一种信息翻译的方式,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信息进行无差异的还原和传播,但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内容、风格和内涵也各有不同,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这些差异进行准确的把控,就会导致源语言翻译失实。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而文学作品则是由语言生成的果实,因此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在跨文化的视角下,文学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进行艺术性的转化,这种转换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平移,而是透过语言对本质的一种传播和交流,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因此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之间具有重要的从属关系,二者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具有推动作用。应用跨文化的视角进行文学翻译,就是在深刻了解语言背景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思维和文化进行移植,在此过程中解决一切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言矛盾,同时尽可能对作品的精神内涵进行还原,以此达到最终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四、文学翻译中跨文化视觉的转换策略分析
1.坚持文学翻译的动态平衡。以跨文化的视角进行文学翻译,就必须坚持文学翻译的动态平衡。文学翻译事实上是将一种文学作品进行标准化的转换和还原,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要在最大的程度上缩小差异,达到翻译前后之间的对等效果,从而对被翻译的作品进行原生态的再现。具体来看,动态平衡要求在文学翻译中达到词汇、语法、篇章和文体之间的多重对等,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意义翻译,避免形式翻译高于意义翻译,抹灭原文本的含义。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学翻译:其一,对跨文化视角有正确的认识。跨文化视角主要在于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尊重,但由于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并不能达到百分百的纯还原;其二,要正确认识意义翻译与形式翻译的关系,当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二者无法并存的情况时,需要舍弃形式保留意义;其三,当保留意义仍然无法进行涵义还原时,需要运用再创造的翻译技巧。
2.以文学体裁的分析为原则。文学翻译会涉及到很多体裁,体裁不同所应用的翻译手段也不同,以跨文化的视角进行文学翻译必须以文学体裁的分析为原则,然后对不同体裁所具备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从而选择针对性的翻译技巧。例如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常遇到的体裁文学类和应用类,而文学类主要有小说、诗歌和散文,在对这些体裁进行翻译时,要着重掌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例如作者的个人经历,作品的社会背景等,并对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解,从而翻译出背后所具有的深层次含义,在对诗歌进行翻译时,还应该重视押韵,以此保障翻译的质量。
3.合理利用归化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跨文化视角下两种常见的文学翻译方式,能够对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文学差异进行合理化的处理,从而保障作品的翻译质量。归化策略着重强调文学翻译中对源语言的还原,要求在文学作品中掌握源语言的特色和内涵,然后进行本质的还原,而异化策略着重强调的是对目的语的钻研,着重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不通。在文学翻译中应该根据翻译因素存在的差异,对两种策略进行合理选择,从而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但是无论以何种策略进行翻译,都要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
五、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文学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及策略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就跨文化视角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翻译建议。研究可得,运用跨文化视角进行文学翻译时必须坚持文学翻译的动态平衡、以文学体裁的分析为原则、合理利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原生态还原。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文学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及策略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志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的策略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31(08):60-62.
[2]彭东晓.跨文化视角下古典文学对外翻译传播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5(14):76-77.
[3]龚晓斌.跨文化视角中文学翻译的异化取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