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2018-08-15张琴

商场现代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农村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基于‘互联网+农民的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90038;201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项目“‘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712684014X

摘 要:本文对“互联网+”下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对策

一、引言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而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2016年,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已达7.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56亿人,增长率超过了3.1%。江苏作为农业大省,今年全省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已超八成。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农村移动电子商务这个信息与交易平台,能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大缓解“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发展,还能刺激农民消费,促进农村发展。但是江苏在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而对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二、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

1.移动电子商务特点

一是广泛存在性。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以处于移动的状态之中,不断改变位置。只要存在手机信号,就能不受时空的限制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二是个性化体验充分。移动电子商务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基本上是个人手机,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来定制对应的服务与信息。三是使用便携、成本低廉。移动终端不但便于用户携带且操作简单、移动支付快捷方便,并且成本还低。

2.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独具移动性等特点,其广泛存在性等优势,能够改变农村传统交易时出现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问题,能够将农业市场更深入地辐射到农村信息化建设暂时还较为薄弱的地区。而智能手机以其价格低,功能较为完善、操作便捷等一系列特点,得到了流动性强的广大农村用户的青睐。智能手机在农村大面积普及,决定了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比电子商务更容易得到农民的接受和推广。对于他们来说,使用廉价和简单的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最优选择。借助于移动终端,农村网民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相关农业信息、网售他们的农产品,还可以网购生产生活用品等,快速高效地最优配置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信息、资金、原料、劳动力等资源。此外,农村网民还能利用移动电子商务来提高其自身的农业生产技能,学习有效的农业经营方式,充分享受移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

三、“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网民思想保守、消费观念落后

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相对孤立,农民与最新的消费观念接触较少,他们思想相对保守,难于接受新鲜事物。即使农民清楚手机作为赚钱工具开展电子商务,但是只有少数人能接受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并敢于尝试。对于多数农民来说,一时半会还难以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农村地区手机上网成为常识,但大多数农村网民目前还并未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移动终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2.江苏缺乏合适的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及其平台

江苏缺乏根据本省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类型、业务特点、业务环境、应用价值等,联合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职能各方共同参与,构建适合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而且江苏缺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目前江苏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涉农用户销售农产品是主要通过淘宝、京东、微信等平台,而且数量也不多,开展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仅停留于较肤浅层次。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劣势急需扭转,“互联网+农业”的结合急待加强。

3.江苏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江苏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这严重限制了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江苏农村物流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缺乏高科技的基础设施。虽然农村的交通运输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有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比如仓储等却由于缺乏全面的规划竟出现重叠现象。其次,政府在农村物流资金支持方面表现分散且缺乏合力竞争优势。农村物流服务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是其劣势,这使得农村物流的服务效率难以得到提高。最后,江苏农村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农村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还显不足,农村物流“信息孤岛”现象还普遍存在。

4.江苏缺乏适合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品牌

江苏虽然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拥有优质粮油、绿色蔬菜、苗木果品、生态畜禽、特色水产、茧丝绸等优势农业产业,但是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还不足,尚未足够重视打造江苏农产品自主特色网络品牌。另外,缺乏对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宣传引导,未能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良好舆论环境。

四、“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转变农村网民消费观念,充分认清互联网价值

这可以通过农村网民的年轻子女来实现。发展农村移动电子商务,主力是20岁到40岁间的青壮年劳动力。但他们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移动电子商务存在障碍。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受到更多的网络的影响,因而可以通过他们来做通父母思想工作,并教会父母相关技能,这既稳妥又切合实际。同时,由于当前农村网民应用移动互联网也多是用于网络聊天、游戏、音乐等功能,所以我们也要加大力度宣传、引导广大的农村网民正确并充分地认清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所在,鼓励他们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活动。

2.建立健全信息体系,探索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为广大农村网民提供好三农信息服务,包括有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产品需求、劳务招工、农民移动购物、政策法规等,应该及时建立健全开放型数据库,同时积极探索“多赢”的适合江苏的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由政府部门来引导扶持,移动通信运营商、內容服务商一起共同主导,相关移动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农村用户、涉农科研机构、农业市场、人才市场等主体参与的多方联动信息传递的模式。并切实加强O2O线下体验店建设,打造优质的用户体验。

3.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结合江苏农村地区发展现状,以农业生产微指挥调度、农业生产微远程诊断、农产品移动销售、农民工移动劳务、农民移动购物为重点领域,构建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1)农业生产微指挥调度,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向农户推送如病虫害防治、农药喷洒、种植科技、收购价格及日期等信息,突破与广大农户的沟通瓶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确保农产品质量。(2)农业生产微远程诊断,农户将其在生产中遇到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养殖等问题及时发送到平台,农业专家通过手机等方式反馈措施给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3)农产品移动销售,城区超市配送中心发送农产品收购需求到平台,平台将需求发送到种养、购销大户手机,与城区超市配送中心确认后,种养大户供应农产品至集散中心,城区超市配送中心收购农产品回城。(4)农民工移动劳务,一方面,农民工在线发布务工需求、填写求职信息;另一方面,用工企业在平台发布用工需求。平台为双方匹配数据。(5)农民移动购物,涉农企业在平台开店,通过移动终端提供业务代办服务和网上代购服务。业务代办服务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帮农村网民办理金融、电信、保险等业务;网上代购服务主要是涉农企业与建材、家电、日用品等企业合作,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村网民提供代购服务。

4.构建高效的江苏农村物流体系

大力构建以移动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并且协调发展的江苏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江苏“互联网+农业”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发展。江苏要从宏观角度规划发展蓝图,从微观角度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的覆盖范围。针对高成本的农产品物流,我们可以引入政府专项补贴,建立相关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切实减免费用,从而降低农产品网购的经济负担等。要打通从乡村到城市的集网络、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链条,打造“互联网+”下高效农产品物流。政府在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农村物流配送,完善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行政村物流配送点一体化、全覆盖物流配送格局,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并建立覆盖全省的开放式物流信息化平台,并实现与外省平台对接合作,构建并实施物流公有云和物流私有云,提高物流信息的支持服务能力。而针对生鲜农产品,还应加强投入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5.打造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网络品牌

一方面,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是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坚强后盾,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苏要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打造江苏农产品自主特色品牌。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互联网+”下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良好舆论环境。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苗木果品、生态畜禽、特色水产、茧丝绸等产业为基础,以实力较强的农业大户或农民合作组织为龙头,以农业龙头企业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开发与塑造为核心,重视农产品特色、差异加工及包装设计,深挖农产品文化内涵,培育一批“苏字号”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国家品牌,进而塑造江苏农产品网络品牌。同时,大力拓展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依托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通过“以点带面、以点育面、点面结合”,不断深入推进江苏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江苏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体系的建设,使示范点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带动周边地区。

参考文献:

[1]杨泳波.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09:126-128.

[2]李怡靖,叶芳.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及其优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7.07:113-115.

[3]刘元君.基于云服务的湖南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6.10:65-67.

[4]朱秀芬.农业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6.11:126-128.

作者简介:张琴(1981- ),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移动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究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