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色——课堂提问策略
2018-08-15朱兆喜
朱兆喜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提问是有一定艺术的,并不能随心所欲,那些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费更多的精力,牵扯学习,使课堂陷入歧途。有效的提问是面向大家的,而不是针对少部分尖子生,否则更多的学生会受到冷落,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问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如果超前,可能会让学生思维达不到而处于茫茫然状态;如果落后,则提问的价值已经没有了,甚至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提问需要下功夫去钻研,在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提问的度。
一、提问要有发散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不断把知识通过提问融入学生的学习,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通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善于思考的学生都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问题,而且给出的答案有创新的味道,总是有别于其他同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拓展他们的知识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比如,《赶海》一文学习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意境,把学生的思维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提问:赶海是作者生活中有趣的事,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展示给我们,那么,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事?哪些事你印象最深?请大家说一说。再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学习之后,可以提问:除了桑兰以外,还有很多像她一样坚强的人?说一说他们的事迹。再比如学习了《荷花》一课后,为了让学生领略荷花的美,可以出示一些自然中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大自然的美有许许多多,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美。那么,你眼中还有什么美的景物吸引着你?”这些提问具有开放性,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经过思考才行。这样,学生在提问中想得更深,想得更广。通过提问,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让他们的品质得到提高。
二、提问要有挑战性
提问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那种直接的提问,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直接说出来,这样的提问就不带有启发性,所有的学生都会。那么,时间长了,学生可能对你的提问就会无动于衷,启发性的功能也大大减小,甚至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不再积极。所以提问要变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跳一下,迫使学生通过思考才能回答问题,这样的回答才具有挑战性,学生才能尝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学了《花瓣飘香》一文,课文语言非常平实,但是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深深的感情,每个细节都充满了爱,那么,这么平实的课文,如果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如何才能体会到文中女孩那美好的心灵,真正感受到课文中那种深深的爱?我从文中的对话开始谈起,抓住每个细节,文中说:“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会破坏它的美吗?小女孩为什么还要摘?”“那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地体会,再抓住一个小女孩子“俯在花前”这一个摘花的细节,用形体语言做出这个动作,然后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很快“俯”这个动作表达了小女孩爱花惜花的情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动作。接下来,让学生再找出类似的词语,“小心的”“摘了一片”等等一系列的词语都是小女孩对花的关爱,更是对妈妈的爱。接下来,老师又抓住了小女孩心理的词,一步步地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入,思维活跃起来了。
三、提问要有深刻性
过于简单的提问只能让课堂上表面热闹起来,但是,这是虚假的活跃,学生的学习活跃并不表现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多么多,多么快,而在于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课堂可能是静静的,但是学生的头脑却是热烈的。提问的深刻性就是让学生在静静的课堂上头脑飞速地转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越深越好,过难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也不能回答,他们的知识水平可能还达不到,那么提问的功能也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我们所说的提问的深刻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来定义:第一,文章中表面的描述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只有仔细地阅读与思考才能体会。比如《珍珠鸟》一文中,朗读课文之后,笔者提出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那么,大家想一想“美好的境界”是说什么呢?问题一出,学生就开始围绕“美好境界”这一短语再次看课文,并积极思考,每个同学都想象出不同的美的境界,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一问题就会使自己的思考借鉴了别人的回答,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问题的有效设计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提出问题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功能。提问需要提问的艺术,需要讲究策略。有效的提問设计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原则,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问是动态的,又是开放性的,还要在课堂上根据生成,机智地设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