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为数学阅读植入幸福的种子

2018-08-15张先锋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功利课外书籍

张先锋

一直以来,大家比较重视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这个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先分析了数学阅读老大难的现象、原因,然后阐述了数学绘本在解决数学阅读方面的强大功效,最后论述了如何使用数学绘本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

起因:课标此言为哪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版)中,对学生学习辅助用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学生学习辅助用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相关技能,开拓数学视野,进而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类用书的开发不能仅仅着眼于解题活动和技能训练,单纯服务于应试。更重要的,还应当开发多品种、多形式的数学普及类读物,使得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有足够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课程标准修订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心结:数学阅读,怎一个难字了得

关于数学阅读的问题,许多同志都进行了研究,方法总结了很多,文章也发表了不少,课题的立项,从国家级,到省市级,也是非常之多。可是,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却仍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仍然不喜欢读数学方面的东西。

事实: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但与数学无关

小学生平时都读哪些书籍?对数学阅读是持什么态度?他们平时阅读数学教材吗?他们在家里读数学方面的课外书籍吗?你是否购买有关数学阅读方面的书籍(奥数书除外)?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进行了调查。

1.小学生平时读什么书籍?在本校调查中,学生的回答基本差不多,读得最多的是童话、寓言、作文选,但很少有学生读过数学方面的课外书籍,即使读过的,也仅仅限于奥数方面的书。为什么没有?这和家长、教师有很大关系。因为小学生阅读的这些书籍,大多数是家长购买的,也有的是教师推荐家长购买的。

2.当询问到你是否主动阅读数学教材,是否阅读过一些数学课外书?学生没有一人给出肯定的答案,甚至根本不知道除了奥数书、小学生数学报外,数学还有什么课外书籍。学生平时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读数学教材都是因为教师布置了读书的作业,要求读哪些,要求背哪些。

3.当询问“你是否购买一些数学课外书籍(奥数书除外),你是否每天阅读数学课外书籍”时,100%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何在?

探秘:学生厌读,绝非本意

对数学教材的厌读,对数学课外书籍的无知,这不是小学生的错,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家长:应试教育在作怪?

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年,不管是主管部门,还是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中国目前来说,千改万改,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尤其是高考。这就使得家長在为学生选择教辅书籍时,带有很强的功利目的,那就是为学生的升学考虑,给孩子买的教辅书,是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服务;给孩子买童话故事书,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服务……,孩子的数学成绩已经很好了,再买些数学课外书有什么用?家长有错吗?没有。教师有错吗?没有。一句话,为了孩子。

数学课外读物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至于数学教材,孩子已经学会了,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已经会熟练解题,还看它做什么?

因此,有些家长和教师就认为,数学教材是不用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是不用买给孩子看的。

(二)数学教师的个人经历与教育使然?

每位数学教师都曾经是一名学生,经历的基本都是:语文、英语等学科要多读书,而数学,只要学会解答题目就行了,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的一种学习经历,让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不怎么感冒,此为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为了上好课,数学教师已经反复阅读了教材、练习册、习题集等,甚至其他一些辅助资料(数学课外书籍),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课上得很出彩。还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做什么,没必要了!如果实在需要学生阅读,那就是布置学生背诵书上的概念、公式等。

(三)教材:无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调查中,笔者曾问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数学教材。学生回答得很干脆:没意思。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材不可能像语文学科那样,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使得数学教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学生对数学教材不感兴趣,又怎能吸引他们主动阅读呢?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阅读时,主要是看内容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

绘本:为数学阅读植入幸福的种子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素养,单单靠数学教材是不够的;单单靠指导阅读方法、强化阅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等也是无法实现的;单单靠现在发行的一些数学科普读物,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学生对数学阅读没有兴趣,等同于按着牛头强迫其喝水。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因此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还应当开发多品种、多形式的数学普及类读物,使得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有足够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欣赏数学。”的建议。但这只是一个建议,离实现它还需要一些时间的。那么目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办?不妨试试数学绘本吧,接触后,不仅你的学生会爱上它,就连你也会喜欢上它的。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的文本呢?一句话:必须从数学阅读的内容入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什么样的数学读物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实《扬子晚报》刊登的新闻报道《为“抗iPad”妈妈给3岁孩子买600本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一条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绘本。文章中的小萱萱仅3岁,已经藏书600册,而其中至少有400册为绘本。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我们现在要推荐给学生的,不是一般的绘本,而是蕴含着数学知识的一类绘本,叫数学绘本。

也许会有人说,数学绘本让幼儿看看倒也罢了,小学生看这个,行吗?文字少,图画多,小学生爱看吗?这样问的同仁,肯定是没接触过数学绘本,或是接触得比较少。其实数学绘本不仅是对幼儿适用,对小学生适用,就是成人也喜欢看的。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学军在为“数学小子”绘本丛书撰写的序中指出:“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孩子正确理解数学问题,更有助于他们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幸福的种子:尽早植入儿童的心灵

弗·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松居直著、刘涤昭译的《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指出:“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2011年开始,我尝试将数学绘本引入自己的数学教学。

(一)谨慎选择数学绘本,不好高骛远

目前数学绘本的出版越来越多,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并不是每种都很好,肯定存在良莠不齐的,而且绘本的价格也不菲。所以,我们不妨多上网去搜一搜,看看哪些绘本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可以直接到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站搜索数学绘本,对搜索到的数学绘本,可以查看它的内容简介、目录、文摘和书评等,全面了解数学绘本的情况。

(二)妥帖运用数学绘本,不泛泛而谈

同一册绘本,可以提供给不同阶段的孩子阅读,但不同阶段的孩子阅读时,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数学绘本》中的《各国的早餐》(分数和分配),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可以这样使用:

在幼儿时期和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大声朗读出故事的内容,让孩子初步感知分数的存在,而不具体进行分数概念的讲解。

在中年级,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结合认识几分之一的内容,与孩子一起阅读这个故事,采用融入模式,即一边讲故事情境,一边出现相关的题目。如在讲到“我们的早餐是墨西哥玉米卷!我和弟弟妹妹分着吃。”出示一个玉米卷,平均分成3份,让说说一份是这个玉米卷的几分之几?

到了高年级,可以采用引导模式,即将故事全部讲完,然后再呈现一些关系密切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去思考、解决。

(三)秉持功利的目的,不功利的过程

曾有人提出:绘本的阅读,要秉持功利的目的,不功利的过程。什么意思?打个比方。就像大人和小孩一起去旅游,小孩子本来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如果大人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要仔细看啊,回去写篇作文。孩子有了心理负担,他还会有心思欣赏美景吗。很多作家,他们并不是带着写作的目的去欣赏美景的,而是在欣赏美景后,有感而发,写下了好的文章。这就是“秉持功利的目的,不功利的过程”。

我们在使用数学绘本的过程中,也应如此。特别是在低年级,不要时时地说,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什么知识,那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什么知识,要好好理解啊。如果这样,孩子会产生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绘本产生厌恶之感,到那时,数学绘本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因此,我們只是在坚持读数学绘本给孩子听,正如松居直那样:我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到他们十岁左右,一直念书给他们听,从没有间断过……孩子们经常听我念书,他们似乎逐渐亲身体验到,书是多么有趣的东西,我数不清到底念过几百本书给他们听……

绘本:必将扬起数学阅读的希望之帆

数学绘本是一艘让孩子喜欢的、具有吸引力的船,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够搭上这艘思想之船,驶向远方!数学绘本又是一粒图书的种子,让这粒幸福的种子早日植入儿童的心灵,为儿童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功利课外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