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史学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2018-08-15罗春梅

社科纵横 2018年3期
关键词:史学历史文化

罗春梅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沙 岳麓 410083)

历史是宇宙中万事万物活动的过程和经历,具有客观性。历史学是历史学者对这些过程和经历的研究和解释,既要辨析史料、考证史实,又要分析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其中关于规律和联系的研究极具价值和意义。但在当代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历史无用论”甚嚣尘上,历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处境尴尬,历史学者的身影一般仅限于象牙塔,史学相对边缘化;目前随着文化的繁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史学仍远未发挥出其应有价值。虽说史学的边缘化一定程度上有其历史原因,[1]但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的现实和趋势,不允许史学继续“沉默”,史学应该至少发挥以下功能和价值。①

第一,引导人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史学价值,在当代中国也得到重视。例如,颇具影响的“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即是力图从历史中找寻经验教训的当代典型;又如,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2]等等。当然,时代不同了,各种条件也发生了变化,真正的智者才能够从历史中领悟到有益的经验,例如,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策略便得益于饱览史书,著名的“三十六计”就是战争经验的总结。然而,对普通人来说,从人类过去的失败经历中得到启发,汲取教训,时时警惕,则是容易做到的。因此,历史研究者们一直重视对各种人物事件失败原因的分析,一些学者关注大国衰落原因的研究,②等等。在当今中国,史学的借鉴功能需要得到进一步发挥,史学研究者们仍需深入研究人类历史中失误、失败和成功的案例,为人们提供借鉴和启示,尤其迫切需要研究各国现代化的历史,以便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第二,为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关系日益影响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对国家的外交战略和策略做出贡献,这方面历史学可以说是必不可少。正如著名战略学者钮先钟在其著作《战略研究》中指出的“历史研究实为战略研究的基础”[3](P288)。同样,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研究,历史研究还能为具体的外交策略提供基础,促进国际交往和国际交流。史学要发挥好这一功能,需要政府对历史学科进行整体规划,组织相关人士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在较长时间里,我国的历史研究总的说来缺乏整体规划,研究中国史的很多,研究外国史的较少;在外国史中,关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如英美史中东史的研究者偏多,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一些不受重视的亚非拉国家甚至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研究者偏少;主要研究世界古代中世纪近代的历史问题,对世界现代特别是当代的历史研究不够,等等。[4]但是,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这种情况开始明显改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国内大量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5]对“一带一路”所到之处的历史和现状展开研究,这有利于中国有效进行外交。

第三,促使人们增强民族认同感。

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有赖于人们对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往往处决于“我们从哪里来”问题的解决。历史学通过梳理国家、民族等的历史,能使人们了解自己为什么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增强对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当今中国,一些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不感兴趣、所知甚少,甚至随意破坏历史遗址,崇洋媚外、言必称西方等风气曾一度盛行。这些现象与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历史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很不相称,也与现代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历史、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搜集整理历史档案等构成极大反差。史学应该为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做出贡献,引导人们正视中国历史,不仅重视有关精神文化遗产的研究,还要加强相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不仅研究汉族文化,还要研究各少数民族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同时,史学界还应与媒体等合作开发高质量的历史纪录片,媒体则应少播戏说历史类影视剧。

第四,凝聚人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史学在当代中国的更大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从而凝聚人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于这个问题,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中做出了著名论断,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但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基础上,史学应该进一步深化世界现当代历史的研究,包括世界各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历史学者应该既有对人类宏观历史的把握,又有对微观历史的精通,通过对具体历史的研究来让人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目前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在当今急速现代化的转型期中国,这对于凝聚人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重要。

第五,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前中国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社会主义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必须构建适应并能推进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文化。而且,相当长时间里,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处于攻势,[6]中国文化处于守势。美国在世界各地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对世界各种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构筑新型中国文化并提出能够与之抗衡的思想体系迫在眉睫。

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新型文化?如何构建新型文化?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并明确列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优秀成分,其中突出的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经世致用等思想。近年习总书记先后发表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明确主张汲取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创造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愧于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精神”为“灵魂”、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思想文化,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近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概括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7]

学术界包括史学界应根据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根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哪些成分值得继承发扬和学习吸收,哪些内容必须摒弃,如何继承、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目前中国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体现出汲取中外文化优秀成分的趋势,并且中国开始在国际舆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他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后习总书记反复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近他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提出了足以对抗西方国家虚假民主自由平等宣传的新型价值体系,使西方霸权外交和多重标准失去立足基础。构建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凝聚国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中国外交促使中国强盛意义重大,学术界包括史学界仍需进一步探讨其具体内容、构建方式和发展途径等。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确实,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但当代中国的历史研究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史学研究明显滞后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很多历史研究者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这种情况将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上的腾飞、政治和军事上的崛起,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精神文化上的强大、取得国际舆论的话语权甚至主导权。这迫切要求史学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否则就会出现当今中国一些不懂历史的人“戏说”历史、违背历史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宣扬西方价值观等现象,这要求国家进一步发展历史学,培养真正对历史感兴趣、有志于研究的历史学者。

注释:

①关于历史和史学的价值,著名学者瞿林东、于沛、郭小凌等已有精辟阐述,参见瞿林东:《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于沛:《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关于史学社会价值的理论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郭小凌:《关于历史价值的理论思考》,《史学月刊》1996年第2期;等等。本文着重结合现实探讨史学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②这方面的史学论著非常多,仅举几例,例如,陈志强:《鹰旗飘落:拜占庭帝国的末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罗春梅:《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刘景华:《大国衰落之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等。

[1]刘志琴.当代史学功能和热点的转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2( 4).

[ 2]见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3/c1024-2582-5659.html[EB].

[ 3]钮先钟.战略研究[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参见李世安.世界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历史学科发展的方向[ J].世界历史,2011( 2).

[5]http://www.ris.edu.cn/[EB].

[6]参见张洋,袁媛.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冲击几何[J].人民论坛,2017( 7).

[ 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 12018.htm;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5/c1024-27698943.htm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http://culture.people.com.1201/c22219-28916541.html;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8/t20171028_524003229.shtml。

猜你喜欢

史学历史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历史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