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合智慧,共谋发展,携手开创城轨新时代从装备角度对城轨交通发展由大到强的一些思考
2018-08-15贾世瑞
我国城轨交通规模在国际上的位置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有34个城市开通了城轨运营,共计165条运行线路,运营里程总计达5033公里;上线运营车辆4871列,约合30000辆左右;整车制造能力已达11350辆/年。
从世界范围来看,截止到2017年,全球主要城市地铁长度排在前10名的城市中,中国内地城市占了5个,排名前20名的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占了9个。其中上海和北京分别以732公里和685公里分列第一、第二,排名第3的伦敦地铁只有402公里。另外,从地铁通车里程上比较,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内地的地铁通车里程约3800公里,已远超欧美和其他亚洲主要国家地铁通车里程。
上述的各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城轨交通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个过程当中,党和政府以及从事城轨交通的奋斗者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城轨交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制约因素
从上述来看,我们可以成为城轨交通的大国,但是不是一个交通强国呢?将引用一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老会长包叙定发表“十三五”城轨交通发展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的部分内容,来说明目前我国城轨行业还有提升的几个方面。
城轨交通系统化、网络化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各地城轨交通“十三五”规划显示,2020年末拥有100公里以上的运营线路的城市超过30座,其中拥有多条线路,超过200公里的成网城市将会超过20座左右,京沪两市将成为千公里级的巨网城市,广州、深圳、重庆、天津、南京、成都、武汉、郑州等也将超过400公里。无论是网络化城市之多,还是网络化规模之大或者是成网速度之快,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世界各国。在城轨网络中,各个装备制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各种制式间的协调融合还是不够的,城轨网络及公交、铁路交通等系统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还有待提高。
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方面有待优化。城轨交通“十三五”期间将出现更大规模的发展态势,预计“十三五”在建城市可能达到89项,运营城市超过60座,新建里程将超过40公里,完成投资里程超过2000公里,比“十二五”翻一番,一些中小城市对城轨交通的需求也日显凸显。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交通态势,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城轨交通对资金、人才和前期储备等支撑资源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量力而行把握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轨道交通制式,应是一些城市把握的方向。
面对发展差异化的现状,应分类制定差异化发展的目标和车辆制式适用范围。因此要因地制宜,永续推进城轨交通的建设,避免单纯求新、求奇。
标准化、智能化、绿色、高效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城轨交通也有一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地方企业标准。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标准体系,不能有效满足行业发展需要,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目前地铁开通运营车辆司机室,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设计,即便是同一个城市,不同的线路车辆司机室的设计也不统一,大到外形外观、功能设计、小到司控台上的手柄、开关和按纽的位置,都不尽相同。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城轨标准化工作仍任重道远。
此外,我们在智能化、绿色、高效等方面的自主创新突破仍有提升的空间。在智能化方面,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创新应用还在起步阶段,距离进入成熟稳定可靠的全面应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在基础材料、前沿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研究仍需加强。装备制造方也应加强与运营业主方的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的价值挖掘。
未来城轨装备发展的三个维度
从未来城市装备发展三个维度,阐述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
(一)各种制式城轨装备如何更好服务城市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标准,我国城轨交通主要分为地铁、轻轨、市域快轨、单轨、磁浮系统、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系统APM等七种制式,由多个城市正在规划采用智轨电车等产品,还有多种用于线路和设备维护检修的新型轨道工程车辆。
城轨交通多种制式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和互补的,总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丰富的,也是多样的。市域快轨:贯穿在主要的城市和市郊新城,或者连接新城与新城,长距离的线路,市域快轨具有动车和地铁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单向断面小时运量可达到1万人-3万人,适应距离在50到200公里。
地铁:城市的高运量、大运量的交通骨干线路。单向断面小时运量可到3万人-8万人。
轻轨:用于大型城市周边,客运量较大、环境适应要求较高的区域,单向断面小时运量可达2万人-3万人。
单轨:在城市地形复杂或者建筑集中度比较高的区域,以及旅游观光区等,分为跨座式单轨和悬挂式单轨。单轨都是中小运量,单向小时断面达到1万人-2万人。
城市轨道交通七大制式
磁浮:适用于城市与城郊间,对爬坡能力、振动和噪音指标以及环评要求高的区域。磁浮系统有低速和中速和快速,单向断面小时运量可以达到1万人-2万人。
现代有轨电车:用于支线和区域线,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建设投资少、审批简便。单向断面小时运量1万人-1.5万人。
自动导向轨道系统(APM):适用于机场专用线或大型城市中客流相对集中的点对点运营线路,单向断面小时运量0.5万人-1.2万人。
由上可知,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制式的产品,不是竞争和排斥的,而是互补共生的,不必追求新奇特。我觉得在这方面是某一个城市都在发展,某一个城市,特别是以新建的一些城市,都是追求新奇特的,实际上轨道交通重要的特点是解决人民群众出行的方式,如何让人民更加出行便捷,让人员舒适,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说选用不同制式的产品,适应当地的环境,当地的人群的特点和地形的特点,适应就好。
是智慧的,也是共享的。交通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已成为智慧城市的特征之一,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城轨交通领域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可以有利推动城轨交通技术创新,通过做好互联网+城轨交通这篇大文章,实现不同的城轨交通制式大数据信息的有机共享,可进一步提高城市各交通制式之间的匹配程度与接驳效率,还可为乘客提供定制化的出行规划,实施导向和票务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我们还在具体加大城轨交通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通过跨线运行,共线运行,越线运行等方式,有效缓解换乘压力,方便乘客出行,实现资源共享,改善运能的均衡性,由此我们认为未来轨道交通将以系统化、网络化为基础,在互联网+及互联互通技术方面有较快创新突破、市场运用,智慧共享将成为未来城轨交通的鲜明标志。
是清洁的,也是高效的。清洁环保体现在城轨交通车辆本身,就是通过提升电制动性能和在车辆上安装制动能量的回馈装置,进一步提升再生的效果,通过采取车辆轻量化措施和更加合理的运营组织降低车辆能耗。
以地铁车辆轻量化为例,现在我们提供的同等性能的单节地铁车辆比当时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整车,每辆车平均减重3、4吨,根据行业的经验,车辆重量每降低一吨,每年可节省用电8000到10000度,每年可以减少大量的碳排放,清洁的效果也是十分可观的。除城轨交通车辆本身以外,中车还提供专用于轨道线路及相关设备检修用的轨道工程车,采用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电,与蓄电池双能源供电,能够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绿色的时空目标,目前清洁高效已成为各城市业主越来越重视的选型指标之一。未来如何能做到消耗最小的能源,又能满足实际客运服务的需求,是每一个城轨装备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能否因地制宜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城市的居民可以享受城轨交通的便捷和高效,中小城市的人民群众也有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地区规模、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等对城轨交通发展形成了制约,如何破解种制约,一定要秉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所作为。
近期针对各地城轨交通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致力于推动多层次、多系统、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根据自身的经济、财政实力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要,选择建设适合自己特点的轨道交通制式。
因此,建议各大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打造地上、地面、地下的、立体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该体系可由大运量、中运量以及中低运量等多种体系组成,相互协调,并累积结合。
根据不同系统的运量,选择不同制式的车辆厂,这也将从客观上促进多制式产品的发展。而多制式产品的发展,则成为城市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提供服务。正因为如此,中车除了提供与城市基础公共交通产品以外,还为客户提供诸如智轨、齿轨列车等量身定制的产品,以满足各种城市不同的应用需求。
最近,中车智轨电车系统下线,因为智轨外形、载客量与有轨电车相当,大于BRT的运量,适用于城市中、小运量线路。采用双侧自动寻迹、主动安防、实时快速网络控制等智能技术,对比BRT,智轨是一种提升运量和智能化水平的公共交通替代方案。可利用城市既有道路,无需拆迁,施工方式简单,施工量小,对既有交通影响较小。投资成本低,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无需进行轨道维护。
而齿轨具有爬坡能力强,大牵引力,重载等特点,主要服务于山区铁路,以旅游观光、山地重载运输为主。对于有景观要求的城市,有轨电车项目有超级电容的储能方式,还有蓄电池储能和地面供电三种方式可供各个城市选择。
对于城市景观空中的观光线路,中车也将提供悬挂式空轨和跨座式单轨等中小运量的产品供业主选择。
量身定制的产品——多种供电方式
(三)能否利用智能化、共享、标准化、模块化等方式方法保障城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车开发的自动驾驶列车应用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城市,从自动唤醒、热车、出库到自动运行、回库及休眠,在保证高效安全的同时,大大减少运行过程当中对人民的依赖,自动驾驶只是列车智能化的第一步,未来在车辆上安装健康诊断系统,实现列车自诊断,为列车状态修创造有利条件。降低运维的成本,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我们不断将新技术和现有产品完美结合,打造智能交通装备解决方案,提供更加完美的交通出行体验,我们还将与广大业主一道共同推进列车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工作。产品只有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才能更加稳定,我们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就会稳步的提高。对业主来讲,未来维护保养和检修将会实现部件之间的共享,区域中心库之间的共享,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货的能力。在这方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一直在抓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是未来实现我们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重要的载体,有了我们自己的标准,有了我们自己的体系,我们才能够实现我们自己的未来的梦想,才能实现我们的既有的理想规划。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类型齐全,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新时代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以做强城轨交通委继任,在初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安全可靠、舒适环保的定制化产品,持续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车将不遗余力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支持行业的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城轨装备自主创新,打造中车的新的新名片,与各城市业主一起,携手开创城轨交通的新的时代。
根据贾世瑞在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略有删减,未经主讲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