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全力推进“一项行动两大工程”
2018-08-15冯亚军
冯亚军
面对新形势,如何化解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将是今后几年南通市农机工作的重大课题。
1 2017年农机化主要成效
(1)补齐短板,落实政策,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一是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新建市级粮食烘干中心208个,新增粮食烘干机1 018台,新增粮食烘干能力15 529 t。二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精准到位。全市实施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 087万元,拉动社会投资2.9亿元,新增补贴机具5 078台。
(2)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农机作业水平再上台阶。一是水稻机插秧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新增插秧机1 084台。水稻集中育供秧秧田面积649 hm2,较2016年增加了42.15%。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24 khm2,水稻机插水平达到80%。二是超额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任务。全年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达75%。
(3)工作平稳有序,农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如皋市已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海安县、海门市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和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鉴定合格1 878人。全市共建成蔬菜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9个。三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市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 2018年工作重点
南通市农机化工作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高;二是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粮食烘干、施肥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三是农机化生产作业和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为此,我市2018年将突出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全力以赴,推进“一项行动两大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关文件精神,加大粮食烘干机械、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力度,加快提升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探索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创建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推进绿色环保农机技术示范应用。
(2)加强引导,促进农机化均衡发展。以实施农机购置作业补贴政策为抓手,引导、鼓励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个人,以施肥、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为重点,购买新型、实用、高效农机具,促进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均衡发展,提高全市农机装备水平。
(3)突出重点,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坚定不移地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进一步提升水稻插秧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力推广新型犁旋一体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提升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三麦机播技术应用水平。
(4)咬紧目标,深入开展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按照市政府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力争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平衡发展,提高建设质量,把难事办实、实事办好。
(5)牢记使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以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行动。着力做好变拖、联合收割机催检、强制报废、逾期注销工作。加大补检力度,努力提高农机“三率”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