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 补齐短板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018-08-15姜广林吴建华杨秀珍
姜广林 吴建华 杨秀珍
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首要任务。近年来,南通市以“全托管”服务为抓手,补短板、抓重点、促平衡、齐推进,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 摸清装备家底,增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针对性
各县(市、区)于2017年上半年集中开展了两次机具在役情况调查摸底,将水稻、小麦的机耕、机种、机植保、机收、秸秆机械化处理以及烘干六个环节的各类机具分门别类进行统计汇总,查找出高效植保、水稻机插秧和烘干三大薄弱环节,从而明确了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机装备,提升机械化作业能力。2017年,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1 109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709台,占新增插秧机总数的64%),插秧机保有量为9 847台,机插能力达91%;新增高效植保机械610台,在役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为5 258台,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69.76%;已建成烘干中心138个,新增烘干机612台。
2 培育新型服务主体,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有效性
一是积极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依托现有的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全托管”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指导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全托管”社会化服务目标考核。将农机社会化服务列入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内容,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全托管”服务。三是引导“全托管”服务组织扩大服务范围,开展机耕、机种、机植保、机收、机械化还田、粮食烘干全程服务,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四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开办“全托管”培训班,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及补贴政策,调动“全托管”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全托管”服务既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也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3 补齐发展短板,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整体水平
“全托管”服务主体是粮食生产的生力军,粮食烘干是“全托管”主体托管服务的薄弱环节。为此,该市对粮食烘干机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出台了《南通市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市农委举办了两期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培训班,共培训245人。农机部门强化质量管理,引导“全托管”服务组织结合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4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为加快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市政府明确规定,符合市级烘干中心和县级烘干点建设用地的,按配套设施用地报备。市级粮食烘干中心配套设施用地控制在0.2 hm2以内,县级烘干点配套设施用地按每台烘干机平均用地0.03 hm2标准划拨。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建设用地一律免收土地复垦保证金。市级财政对粮食烘干中心新增烘干机按每台2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粮食烘干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如皋市整合多方资金4 900万元,对粮食烘干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奖补。通州区对农机服务主体新增喷杆式喷雾机、育秧流水线分别给予2万元/台、0.5万元/台的奖补;对“全托管”服务组织新增服务面积按每6.67 hm2(100亩)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全托管”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库给予10万元/个奖励。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会面临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力量薄弱、高素质农机作业手数量缺乏、农机农艺融合不够、集成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只有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过程控制、补齐发展短板,才能提升农机化整体水平,确保示范创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