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对比

2018-08-15

关键词:疝囊复发率小儿

杨 军

(1.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山西大同037000;2.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大同037009)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本病术后并发症较多,并且容易复发[1],在术后还会出现肠管坏死的以及肠梗阻等情况,甚至会影响小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采用了经腹小切口手术的方法,并观察本方法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01月-201701月在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儿18例和女性患儿17例,年龄1~6岁,平均3.5±0.8岁,单侧手术有30例,双侧手术有5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儿19例和女性患儿16例,年龄1~5岁,平均3.1±0.7岁,单侧手术有31例,双侧手术有4例,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取仰卧位,在髂前上棘进行30 mm左右的斜切口,将腹外斜肌和精索内膜切开后游离疝囊[2],在其高位进行结扎并缝合。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经腹小切口手术方法,患者同样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取仰卧位,在耻骨上相对皮下环处沿皮纹行横切口,切口约1.2 cm,使用小拉钩将皮下环拉起,找到疝囊后对内容物予以回纳,然后游离疝囊直到疝囊颈部,术中注意勿伤及到输精管。在疝囊的颈部使用4号丝线予以缝合,封闭疝囊,将多余的疝囊壁剪除[3],残端疝囊自行高位回缩。如果腹壁缺损较大,则需要在内环处的腹横筋膜裂孔处缝合一针,并缩小内环口,最后在皮下缝合一针,缝合手术切口,术毕。

1.3 疗效观察

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阴囊肿胀情况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计数资料χ2用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阴囊肿胀率以及复发率进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阴囊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阴囊肿胀率以及复发率进对比(n,%)

2.2 2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时间以及创面长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创面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时间以及创面长度对比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发病年龄可从0~7岁,由于此时患儿的生理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患病后很容易对生殖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但是在术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如果并发症比较严重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疾病[4],不利于患儿的恢复。在本次调查中采取的是小切口手术方法,本方法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手术切口较小,仅为1.5 cm左右,小切口在术后更容易恢复,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治疗时间,也减轻了由于手术切口造成的疼痛感。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创面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小切口手术方法时,避免了伤害患儿的其他组织器官,手术风险也大大降低,在本次调查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阴囊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感染率较低主要与手术切口小有一定的关系,切口小利于术后消毒和处理[5],并且不利于细菌滋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可应用小切口手术方法予以治疗,其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且复发率较低,减轻患儿的治疗痛苦,提升了术后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复发率小儿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