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京山坪坝镇

2018-08-15朱春阳

工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苏家漳河城墙

文_朱春阳

坪坝镇地处湖北省京山县东北边陲,在京山、安陆、随州三县市交界处,版图面积88.8平方公里。这里“一足踏三县”,既是口子重镇,也是古老集镇,更是历史文化名镇,深藏人文信息与传统风情。京山四大河流之一的漳河穿镇而过。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苏家垄古墓,全县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条街,建筑宏伟古韵悠长的寺庙,依河而建百年不倒的城墙,贺龙、李先念等先辈曾在此浴血奋战。

苏家垄古墓

苏家垄古墓位于坪坝集镇北上1公里处,坐落于漳水北岸,大洪山南麓岗地上。1966年修建郑家河水库渠道时,在苏家垄发现包括9鼎7簋在内的97件青铜器,青铜器上有“曾侯仲子斿父”、“曾仲游父”等铭文,是考古首次发现文献记载的九件列鼎,年代属于东西周至春秋时期。出土的曾中斿父铜方壶名列“中国十大青铜器”,为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典雅优美,纹饰丰富流畅,展现了中国青铜器文化的神韵魅力。

2013年,苏家垄墓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调查、勘探和发掘,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首次发现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已清理墓葬101座、车马坑2座,出土青铜礼器500余件,价值连城。

2017年11月,苏家垄古墓群被纳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8年1月,省文物局、京山县委县政府将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列为“一号工程”,作为荆门市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项目。2018年4月,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到苏家垄现场踏勘,对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博物馆选址进行科学论证。

坪坝老街

坪坝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古建筑物密集。坪坝老街地处漳河北岸的河谷平原上,小街与河道平行,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0.6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老街分为上街和下街,街面由鹅卵石铺成,约4米宽。明清风格的老屋布瓦粉墙,连山共壁,鳞次栉比。临街家家都有门面,石阶屋檐相对,留出窄窄的天空。房屋为砖木结构的复式楼,布局紧凑,古朴典雅。门面后是幽深狭长的居室,街东侧住户后门至田岗,西侧商户延伸到漳河水边。

街道内建筑物少数属于明代,大多数建在清朝,是县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朝)一条街,曾有电视、电影剧组在此地拍过外景。在上个世纪,这里有大小商户180余家,以烟叶、油条等土特产闻名,商品繁多,生意兴隆,市场活跃,素有“小汉口”之称。

下庵寺

在坪坝老街上,过去祠堂、寺庙、戏楼众多,古建筑大部分在解放后被拆毁,是一大遗憾。在下街街尾东边,下庵寺至今依然保存完整。此庵寺建造于乾隆53年(1788年),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大小房屋10多间,既是尼姑庵也是寺庙,过去香火旺盛。此建筑为石、砖、木框架势结构,石料木材堆架,楼阁结构巧妙,柱子若巨人擎天,气势恢宏,稳如泰山。

远眺四角龙头,昂首高翘,如长龙饮水;近观四壁图案,雕龙画凤,寓吉祥升腾。梁上缕刻有鸟兽、八卦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前层楼有美观的飞檐屋顶,青瓦白墙,后殿立有上百尊菩萨,供香客朝拜。虽历经战火,但昂然屹立,堪称京山县建筑史上的杰作。十九世纪初,下庵寺曾为英国天主教教堂,后又成为守敌国民党党部。

古城墙

历史上的坪坝老街,四围是石砌的城垣,全由青红石块建成,有六个城门和四个保寨楼。城墙高约10米,整齐坚固;城外有护城河,护城河与漳河贯通,围绕古城,牢不可破,易守难攻。当年洪秀全手下将领陈玉成,贺龙率领的红军都未曾攻克坪坝城,均弃城北上。受近代历次战火的摧毁,老街大部分城墙已不复存在,只有临近漳河的西城墙还在。有名的古迹是水星城门,由石门拱立,依水而建,居民吃水、洗衣必经之路。古城部分城墙由大青石砌成,基脚临河而起,长达数百米,高有近10米,形成天然的御敌屏障。

这里曾打响过“三战坪坝”战役,1940年7月、9月、10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部,在坪坝老街周边抗击日军的三次进攻,获得三战保坪坝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猜你喜欢

苏家漳河城墙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如果可以,来生(外一首)
白居易酒店题联
残破的城墙
小题大做
在城墙上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