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1例抢救体会
2018-08-15张江红
张江红
心脏骤停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有效地舒缩和排血功能,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1]。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立即死亡。常见原因有心脏病、触电、溺水、窒息、创伤、药物中毒或者过敏等,不论哪种原因,最初的抢救都是一样的。现将我院1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的案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胸闷气短2 d,来我院就诊,以“冠心病”收住,当时查体:体温36.5 ℃、心率102次/分、血压140/90 mmHg、呼吸28次/min。心电图出现ST端压低,T波倒置等变化。给予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等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而患者于第7天排便时突然晕厥,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送急救室进行抢救。
抢救方法:①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②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5%的碳酸氢钠150 mL的快速静脉滴注;给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间隔5 min后再给1次。③非同步直流电除颤1次(250瓦/次),恢复窦性心律,即给予静滴利多卡因,剂量为1~2 mg/min,直至24 h内不再出现室性移位节律后停用[2]。④给予高浓度吸氧,氧流量10 L/min。
2 结果
连续心脏按压5 min后,心电图出现室颤波形,即给予电除颤1次(250瓦/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8 min后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搏动恢复,面部、口唇、甲床、皮肤由紫绀转为红润,血压90/60 mmHg,但又出现室速、结性逆搏、房颤、室早等心率紊乱,给予强心利尿激素治疗,病情稳定,抢救成功。
3 讨论
3.1用药分析 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可兴奋α、β受体,α受体兴奋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血管收缩,β受体兴奋可使骨骼肌、冠状血管扩张,心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心脏骤停应用肾上腺素可兴奋心脏,提高血压;心脏骤停可引起酸中毒,碳酸氢钠有纠正酸中毒作用,心脏骤停出现的酸中毒是由于低灌注和二氧化碳蓄积所引起;利多卡因有除室颤作用,对心脏骤停采用心肺复苏后出现室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3]。
3.2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3.2.1争取时间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稍有迟缓就有可能使患者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临床研究证明,心脏骤停>8 min可造成大脑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时间越早越好[4]。此例患者之所以抢救成功,主要是心脏骤停发病在医院,立即采取了急救措施。
3.2.2心肺复苏术 掌握正确熟练的心肺复苏术,做心肺复苏时需掌握正确的部位(胸骨中下1/3的交界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胸外按压的深度为胸骨下陷5 cm,胸外按压的频率100次/min。做心肺复苏术中途不能中断,直至患者抢救成功[5]。
3.2.3抢救时医务人员的配备 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发生在医院外面,由于没有条件,只能立即行徒手心肺复苏术。如果发生在医院里面,最好有四名医务人员配合抢救,两名做心肺复苏术,两名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用药,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更有利于抢救患者。
3.2.4加强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的管理 要求有专人管理,位置固定,摆放有序,做好交接班制度,每周检查核对1次,急救药品如有失效要及时更换,用完要及时补充,不要因为药物的失效或者短缺而影响抢救机会[6]。抢救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必须两人核对后再用,用完的空药瓶不要立即丢弃,以防忙中出乱,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待抢救完患者之后及时补充,并做好抢救记录。
参考文献:
[1] 杨丽丽.急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61.
[2] 王泽惠,王永进,侯云生.心肺复苏过程中酸碱失衡问题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4,24(8):600.
[3] 张家铨,吴景时,程鹏.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2-753.
[4] 李德鑫.心肺复苏及其发展[J].国外医学,2012,6(2):97.
[5] 刘大为.危重病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7.
[6] 沈洪.实用心肺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