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2018-08-15张方涛杨玉立
张方涛,杨玉立
(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腰肌劳损是腰背部一种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坐、站长时间或劳累后腰部疼痛,休息后疼痛得到缓解,局部有压痛、叩击痛等,腰部功能受限,对生活及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腰肌劳损的防治工作[1]。近年来在腰肌劳损治疗中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消炎止痛为主,但患者常常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等症状,而通过中医理疗、针刺、功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本组在对我院收治的81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其临床效果良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经西医诊断确诊,符合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寒湿邪,因寒冷或阴雨天气加重。排除有其他疾病,如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经X线检查无腰椎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患者腰背部压痛范围广,腰椎横突和竖脊肌存在压痛点。触诊时腰部肌肉痉挛,有肥厚感或硬结。其中男性47例,女性34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1.06±2.7)岁。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取关元俞、肾俞、委中穴、腰阳关,采用长20~40 mm,直径为0.3 mm的针灸针针刺得气后,提插捻转平补平泄法,留针30 min。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10次,治疗三个疗程[2]。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针灸法上同对照组,推拿治疗方法:使患者保持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一侧,沿着患者腰部两侧膀胱经用上下滚法往返治疗5次,确保腰部痉挛肌肉放松。对肾俞、大肠俞、秩边等穴位用较重手法进行按揉,再对腰背部两侧膀胱经进行直擦,对腰骶部进行横擦,以透热为主[3]。医者再对患者腰背部两侧骶棘肌进行拍击,以皮肤微红为主。每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患者腰背部疼痛感消失,无复发;显效:腰背部疼痛好转,劳累后有酸累感。有效:腰背部疼痛减轻;无效:腰背部疼痛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得数据及相关资料均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 15.0进行汇总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中医学中,腰肌劳损属腰痛范围,由于病势缠绵,疾病反复发作,治疗棘手,由于腰是肾之府,因此腰痛和肾有密切的关系,腰是肾之精气所在,肾和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任督带冲诸脉,腰肌劳损内伤不外乎为肾虚,外感风寒湿邪,易痹着腰部,筋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在针灸治疗中取穴应以太阳经、足少阴经和督脉穴为主,达到舒筋通络和止痛的效果[4]。目前在中医治疗中针灸治疗腰肌劳损报道较多,同时推拿在腰肌劳损治疗中疗效确切。因此将针灸与推拿两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可以达到通络止痛和调整经气的效果,进而治疗腰肌劳损,增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提高肌肉结缔组织伸张性,使代谢物质与炎性物质快速吸收,使患者肌肉痉挛等症状解除,从而达到治愈目的[5]。在本组治疗中,对我院收治的81例腰肌劳损患者分别以单纯针灸和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研究发现,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腰部肌肉痉挛、紧张感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针灸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在腰肌劳损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达到通络止痛,舒经活血的效果,改善患者腰部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