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研究
2018-08-15叶海霞
叶海霞
(金华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浙江 金华 321000)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冠心分型情况,相比于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由于患者在心肌缺血的同时未能感受到较明显的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检查诊断方式不断发展进步使用各种监测、检查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控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心电图是目前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诊断最常用的方式。近年来使用动态心电图方式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已经成为主流诊断方式,在诊断过程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者的后续诊疗提供有效的依据[1]。为进一步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中相关内容,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龄区间为28~73岁,平均年龄(60.2±4.9)岁,患者均表现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研究组患者均排除心脏结构改变以及常规心电图显示有房扑、电解质紊乱等现象,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检查;让患者选取坐位,使用酒精对电极安置部位进行消毒并注意清洁患者皮肤,将心电图仪器的电极及导线扣好,并粘贴到患者皮肤相应位置上,尽量减少患者呼吸可能对仪器的干扰;固定好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器后,医护人员应当详细告知患者记录活动日志和患者自觉症状情况等内容要求。医务人员于24h后将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关诊断[2]。
1.3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时ST段表象,对心电图ST-T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出现的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情况。评判心肌缺血标准:患者心电图ST段表现为水平或者下斜型下移超过0.1mV,患者ST段下移持续时间超过1 min,患者每次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需在前次ST段恢复正常后至少1 min;患者ST段表现发生上述变化时,症状无心绞痛或心慌、胸闷等症状[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x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低压发作者55例,所占比例70.51%;研究组患者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252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一种不伴随着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情况,患者心肌处于缺血状态但痛感传输出现阻碍导致无法顺利感知,很容易被忽略,导致不良后果。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个分型,目前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产生原因有如:缺血程度相对较小没有达到疼痛阈值;周围神经受损,无法感受缺血时的痛觉;部分精神原因以及患者个性特点也可能使得心脏痛觉传输出错等推断[4]。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冠心病情况,由于患者无法明确的感受疼痛,但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很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略,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临床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过程一直是目前诊断的难题。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用心电图方式对各种心脏疾病进行检查和诊断成为目前疾病治疗的主要内容,心电图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仪器对患者心脏的心动周期产生电活动进行记录的一种检查诊断方式,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检查当中。无症状心肌缺血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分型,使用心电图对其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率,检查价值较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显示与症状心肌缺血在心电图显示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由于患者本身无法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症状进行有效判断,通过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较好的监控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过程[6]。目前对于心电图的临床研究和应用都在逐渐扩大,较为常用的心电图仪器包括常规静态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动态心电图由于能够安置在患者身上,对患者进行长期的24h的心脏监控,目前在很多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更多一些。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心电图诊断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法,动态心电图能够在患者身上妥善安置,对患者1天之内活动时期和休眠时期的心动周期电活动进行监控,了解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可能发生的各种条件,以及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频次等[7]。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判断患者心电图ST段的具体表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ST段会呈现压低状态,或者T波导致等情况,且与正常人的心电图ST段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压低状态更为明显,一般会出现压低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故而目前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判定一般为,患者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 min,持续发作时间间隔≥1 min[8]。并且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病情多数表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但偶尔也会伴有症状心肌缺血情况,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率,还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感受情况进行记录,及将伴有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排除,最后得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具体发作频次。动态心电图能够记忆患者24 h内的各种心肌缺血情况,并通过患者心电图ST段的表现和判断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诊断,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诊断结果,诊断效果较为良好。相比于传统的心电图诊断方式,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记录续航效果更好,检出率较高,具有常规心电图诊断中难以匹敌的优势,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研究显示,心电图诊断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发生情况,从而更好的推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的规律以及发生条件。通过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段为早五点至中午十一点,发生最低的时间段为23时至次日5时;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大多超过79次/min;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其心电图ST-T发作前后无明显的异常,发作时患者会出现ST段水平下移或者下斜下移情况,发作时患者T波倒置。患者可能有稳定性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或不稳定心绞痛伴无症状心肌缺血等情况,一般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更高一些;患者在活动中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的频率明显高于在休息中的频率;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要比其他年龄层次略高。通过心电图诊断可以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患者层次以及其他发作条件等具有一定的规律,在临床诊疗中,应当注意加强对年龄相对较大患者的心电监测,并格外注意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电检测,若患者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的相关表现需要注意提醒患者尽量减少工作量,无论是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且尽量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情绪激动的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作时间主要集中于清晨和上午,需要注意此时间段留意患者身体情况,谨防患者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没有得到重视进而发生危险。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选择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低压发作者55例,所占比例70.51%;研究组患者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252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心电图进行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状况,能够给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对心肌缺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