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认知
2018-08-15石志学
石志学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天水 741000)
2018年1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昭示着凝练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深刻领会新课标的价值内涵,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是构建核心素养教育的高效课堂、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此,笔者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认知进行探讨交流。
1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认知
《新课标》规定了生物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为学科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为此,要有效实施新课标下的教学,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
1.1 生物学学科的课程性质 《新课标》就生物学的课程性质指出:“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1]。生物学既有自然科学的本质属性,又有其特有的研究对象、内容、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因此生物学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物学学科属性的科学教育。
科学是运用逻辑工具去验证假说和猜想的合理性形成的知识体系,以及其包含的特有的思维方式、探究过程和丰富情感。这些构成了科学的基本内涵和科学育人的基本要素。因此,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提升科学素养,生物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1.2 生物学的内容目标与课程目标 在认真研读《新课标》之后,笔者认为生物学的内容目标是: 以少而精的生物学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生物学的学科属性。生物学的课程目标是: 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2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认知
2.1 注重生命观念教育,促进学科认知能力的提升 生命观念是指人们通过对生物学知识深入研究和认识而抽象出来的对学科本质规律的理性认知,是对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知识”的升华与结晶,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宛如编织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经线和纬线,贯穿宏观和微观,纵横交错,浑然一体,是学科教学的灵魂。生命观念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不仅支配着教学实践活动,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状况,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迁移价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命观念整合学科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渗透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领悟学科研究视角,学习学科思维方法,树立生命观念。例如,在整体上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整合必修1的教材内容,以“进化与适应观”整合必修2的教材内容,以“稳态与平衡观”整合必修3的教材内容,在主题、章、节的教学中重点或交互渗透不同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和内化过程中参悟和领会生命观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
2.2 重视问题情境和实践体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针对特定的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养成和提高。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基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依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在教材结构设计上,每个课题开始都设置了“问题探讨”专栏,正文尽可能多地穿插了知识体系形成的科学探究史、实验与探究,正文旁设计了“本节聚焦”“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科学方法”“技能训练”“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专栏,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构建了典型的问题驱动模式,搭建了很好的探究性学习平台。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结构体系,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的实践过程中,领悟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在获取事实证据、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取生物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3 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证据的作用,强调运用证据和逻辑去质疑、辩论;在生物学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模型构建法”等学科方法的训练;在阐述理论、观点、规律时,教师要提供事实证据,呈现由事实到观点、规律、理论的逻辑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建立概念。总之,教师要特别关注生物学“高度理性、重视逻辑和实证”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建立尊重实证,寻求论证逻辑的严谨以及发展理性的怀疑精神,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思考,培养学生“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议,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的科学精神。
2.4 关注突出成就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如健康知识、饮食常识、环保知识、遗传病的预防、吸烟的危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等;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与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意义、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关心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树立建设祖国和家乡的义务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