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一节生物学课

2018-08-15李文送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情境探究

李文送

(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湛江 524048)

上好课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要求。就中学生物学学科而言,笔者认为上好一节生物学课离不开六大步骤。

1 用心备课是必要基础

教师备好课,至少要做到“四读”。即研读生物学课程标准,明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明白“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精读本节生物学课的学习内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删等处理,弄清楚“教什么”,把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品读学生和自己,了解师生的认知特征、规律、已有知识和经验,甚至师生关系,选择有效完成目标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设计教学活动,对“怎样教”心中有底、有数,做到因材施教;泛读相关教学材料,广泛地挖掘生物学课程资源,寻找课堂学习的重要支架。熟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课程资源,做到量力而行,同时备课也要备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个优秀教师极为重要的事[1]。

2 语言艺术是关键条件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普遍反映难记。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说的“男左(左心房、左心室)女右(右心房、右心室),男的相对主动(动脉血)和脸皮厚(左心室的壁厚),女的相对文静(静脉血)和脸皮薄(右心室的壁薄)”去巧记“人体的左心房和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流的是静脉血,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厚”;同时根据生活中“房(书房、睡房,喻指心房)静(静脉血管)室(教室、客厅,喻指心室)动(动脉血管)”使学生妙记“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心室与动脉血管相通”。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要注意语速语调,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最好能抑扬顿挫。一般,好的教学语言精炼简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兴奋剂”。

3 精彩导入是良好开端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弦,立疑激趣,能促进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2]。

教师要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导入。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时,笔者采用情境导入的思路,设计“微博寻人”的教学情境: 某公安部门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了4名失踪儿童的照片,希望热心的群众协助寻找或提供线索。有一天,假如我们发现了4名小孩的下落并获得他们父母的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孩子和失踪儿童父母的照片,然后根据他们的特征,找出这4名小孩各自的亲生父母。这样的导入,不仅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发现“学能所用,学有所为”,还培育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时,笔者依托关于海水稻的新闻报道,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和“陈日胜与海水稻”的故事场景,围绕“水稻的能量怎样流动,人的能量又怎样流动”的学习任务,开展“稻田里取经寻宝”学习探究之旅。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探究思维。

4 科学提问是重要桥梁

科学提问始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教师设计课堂问题要体现“五性”: 针对性、层次性、情境性、启发性和探究性[3]。针对性是指问题的提出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符合学习者特征和当时的学习环境;层次性是指问题要有难易之分,体现梯度之别,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问题、服务部分学生个性成长的发展问题和引领个别学生深度学习的高端问题;情境性是指问题要源于特定的情境中,生物学问题则应基于具体的生命现象中,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启发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点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探究性是指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和与人合作学习方能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促进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以层次性为例,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可设计“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是怎样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后,请你设计一套方案帮助农民伯伯提高青瓜的产量?”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成长,防止“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消、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5 组织教学是有力保证

教师组织教学要着眼点于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经历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遗传密码”的奥秘时,有教师从科学文化的视角入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家在遗传密码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猜测、实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翻译过程中,4种碱基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1对1行吗?学生的思维逐渐展开:“不行!如果1对1,4种碱基只能决定4种氨基酸。”那怎么办呢?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应该是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教师适时指出:“这3个碱基就叫遗传密码。如果是这样,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认为,肯定有一些遗传密码控制相同的氨基酸。然后,教师出示一段话:“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宝进门”,请学生朗读。可读为“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宝进门”,也可以读成“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宝进门”。可见,所加标点位置不同,读法不同,意思也不同。然后启发学生: 由这段话的不同读法,你能否思考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规定句读呢?学生进行了类比推理思维,得出结论: 有些密码子具有标点符号的功能,规定着翻译过程的开始与停止。在此活动中,遗传密码这个抽象而理性的概念通过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动得以建构,有猜测、有类比、有迁移、有创新,尤其是给句子句读,使课堂充满了文化的氛围。

6 教学反思是持续动力

教学反思是针对教师行为主体的教学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反省式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和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思实践和提升自我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能调动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能激励教师更加快速地成长。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不断成长,才是上好一节课的持续动力。反思教学,教师要注重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实践反思和理论反思,自我反思和评价反思,教学内容反思和教学方法反思等。在反思中,发现教学的优缺点,提炼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生物学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