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2018-08-15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杨飞燕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 杨飞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学生往往会出现厌烦和抵触心理,无法满足当前的新课改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其在这个教师课堂上的表现也可能更好,从而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效率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和情感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尊心也大大增强,学生只有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尊重,才能真正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应具备充足的耐心和热情。教师只有拿出自己的真心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拿真心回馈。第三,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也应给予充分的宽容,让其能知错就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第四,教师应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制订短、长期的学习计划,激励他们不畏险阻,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发言和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明确课改与高考的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课程改革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声音。部分人士认为,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那么新课改的理念也就无法真正贯彻落实,改革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新课标所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统一化,即要求对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进行有机结合,也就是逐渐建立起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点,以生活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但目前所实行的高考制度所要考查的却仅仅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大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考查。除此之外,现有的考试与评估机制也存在着诸多弊病,如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在该教育形势下,教师若坚持进行课程改革则极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引起较大争议,也就是说,若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实施新思想和新方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高考对于知识的考核要求,进而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追求应试教学,那么也就满足不了当前的新课改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新课改和高考要求的前提下,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这样,既满足了高考的考查要求,又适应了新课改的人才培养要求,而近些年日益高涨的高考制度改革呼声也使得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行成为可能。
二、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方法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和求知需求,因而使得学生对于政治科目的印象往往只有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等,甚至会对该科目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从而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遏制,导致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思政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目标和任务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意识、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新课改中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积极作用,更要注意情境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若脱离生活实际,那么教学内容也会十分空洞,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应积极选用学生周边的人、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班级中选取16个学生并将他们分为4组,让第一小组的学生换上当前最流行的服饰,第二小组的学生换上奇装异服,第三小组的学生换上不同品牌的服饰,第四小组的学生则穿着日常服饰。在课堂导入环节,让这16个学生一起站到讲台上,让学生判断各个小组同学分别属于哪种消费心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该种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主体意识和发散思维的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内容和方向就极有可能出现偏离预期教学计划和目标的情况,从而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适时指导,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要求,不能凭着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忘却课堂纪律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设计和组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时刻把控探究节奏,若一旦出现问题,便应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一个问题:看到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随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对部分意见进行适当地指导,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大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在讨论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通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好人好事的视频,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不能忘却善良之心,要保护善良,不能让良心倒下,最后导入课程内容,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一例子也切实证明了,在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观点出现大分歧时,教师应及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时的价值观引导,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当前新课改的人才培养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基于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需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