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8-15四川省绵阳中学
●四川省绵阳中学 杨 辉
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次课改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教师方面来看
1.转变自身观念。
新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的观念要从“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问,学生说”,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2.加强知识储备。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根本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实施这一建议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补充知识储备,使自己的地理知识得到拓展,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以便能充分驾驭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互动。
二、从教学方面来看
1.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地理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宇宙中的地球》时,可用多媒体展示闪烁的恒星、移动的行星和圆缺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这样,就把非常遥远的天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引入学生关心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设计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促进教学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全面落实了课程目标。巧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课堂活跃起来。
3.各学科渗透,开阔教学思路。
在学生高中地理的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对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个地理教师都要掌握、精通中学各门学科内容,而是要注意学习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它巧妙地引进地理课堂教学。
三、从学生方面来看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的地理教学中,学生一味地被动学习,大多时候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解、分析和归纳。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时,在师生共同探究北半球风压定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探究南半球的风压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加强对知识的运用。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综合性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加强运用,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地理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引起了各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究。本文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理解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期望各级教育工作者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不断探究和反复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