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农饲麦1号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2018-08-14冯宗云何天祥李达祥郑顺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冯宗云 何天祥 李达祥 郑顺林

摘要 川农饲麦1号为由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单位育成的春性中熟六棱大麦,其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病性强,适合作为饲料用大麦。为规范饲料大麦的原料生产程序,提高饲料大麦的品质、商品率及效益,本文从生产目标、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川农饲麦1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保障四川省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饲料供应。

关键词 川农饲麦1号;饲用大麦;生产目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228-01

大麦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大麦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大麦种植面积的1/2,占全国大麦总产量的2/3。大麦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的95%,淀粉含量略低于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10%,尤其是可消化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玉米。用大麦替代部分玉米和豆饼饲喂畜禽,可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禽肉的脂肪硬度,改善胴体品质。四川省是畜牧业大省,但多以野外放牧为主,存在夏秋增膘、冬春掉膘的问题。因此,急需发展人工饲草种植,解决冬春草料缺乏的问题。

川农饲麦1号由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冕宁县农业局选育,为春性中熟六棱大麦,全生育期178~184 d,芽鞘淡绿色,幼苗直立,长势旺,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植株紧凑,平均株高90 cm左右。穗圆柱形,长芒黄色,平均穗长5.1 cm左右,穗粒数30粒,白壳,护颖较宽。籽粒黄色、椭圆形、饱满度好。千粒重40.0 g,蛋白质含量为12.2%。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为规范饲料大麦的原料生产程序,提高饲料大麦的品质、商品率及效益,加快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分必要。

1 生产目标

产量目标达到6 000~9 000 kg/hm2,保证基本苗在270万~315万株/hm2之间、有效穗数达450万~540万穗/hm2、平均穗粒数达39~41粒、千粒重达40~45 g。品质目标为蛋白质含量大于12.0%,淀粉含量大于53.0%。

2 播种前准备

精选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4404.1—2008)的要求,剔除土块、砂粒、杂草种子和瘪粒、空粒、虫粒、病斑粒、霉变粒,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1]。播种前将种子摊晒1~2 d,要均摊薄晒,经常翻动,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用60 g/L戊唑醇按药种比为1∶(1 500~2 000)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敌委丹(有效成分为苯醚甲环唑)按药种比1∶(1 200~1 500)进行拌种处理。

3 适时播种

选在10月15日至11月10日期间播种。根据生态条件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适期,避免过早或过晚,以保证安全出苗、安全越冬。为保证合理密植,水浇地用种量在150~225 kg/hm2之间,旱地用种量在225~270 kg/hm2之间,保证基本苗在270万~300万株/hm2之间。为保证大麦高产优质,应根据不同土壤条件科学施肥。水浇地施纯N 100~120 kg/hm2、P2O5 110~135 kg/hm2、K2O 30~45 kg/hm2,旱地施复合肥(N∶P2O5∶K2O=15∶20∶10,≥45%)450~600 kg/hm2。将磷肥、钾肥及2/3的氮肥以底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將1/3氮肥在苗期结合浇水追施。采用开厢撒播,要求播种沟深浅一致,落粒均匀。播后覆土均匀,播深一般为2.0~3.0 cm[2]。

4 田间管理

4.1 浇水追肥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视天气情况浇出苗水。麦苗二至三叶期浇分蘖水,结合浇头水追施1/3氮肥,促进分蘖。抽穗期浇出穗水,灌浆期浇灌浆水。全生育期根据天气情况浇水3~4次。

4.2 清除杂草

对猪殃殃、野燕麦、看麦娘、早熟禾、春蓼、碎米草等浅根性禾本科杂草,在大麦刚出苗阶段进行机械除草;对蒿、稆生油菜等阔叶杂草,在大麦三叶中后期(水地指头水后、二水前几天)进行化学除草。可用72% 2,4-D丁酯乳油525 mL/hm2+20%绿黄隆(可湿性粉剂)45 g/hm2兑水225 L/hm2后均匀喷施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 g/hm2兑水225 L/hm2后均匀喷施。也可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麦草封、麦歌、乙丙隆等除草剂兑水喷雾防除。

4.3 病虫绿色防控

根据虫害预测预报及麦田虫口密度,确定防治麦秆蝇、蚜虫、粘虫的最适时机。粘虫防治要掌握在3龄以前用药,目前生产上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40%乐果乳油、蚜怕、乐斯本、啶虫脒、中保蚜、灭扫利等)进行防治,用药量可按使用说明进行配制。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可于发病初期用巨收、粉锈宁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3]。

5 适时收获贮藏

大麦至蜡熟末期,即籽粒颜色由黄绿色变为黄白色,胚乳由面筋状变为蜡质状,籽粒可以用指甲掐断但挤不出胚乳时为收获适期。收获后及时晾晒脱水[4]。有条件的地区脱粒后可用种子干燥机械烘干脱水,在干燥过程中要求温度均匀稳定,不影响籽粒品质和发芽率。当籽粒含水量≤13%时清选打包,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6 参考文献

[1] 郑慧敏,王军,王梦竹.大麦苗的营养价值及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2):20-22.

[2] 王继强,张波,刘福柱.大麦的饲用价值[J].饲料广角,2004(7):14-15.

[3] 何天祥,陈从顺,李达忠,等.攀西地区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大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9):10046-10048.

[4] 冯宗云,何天祥,李达忠,等.川农饲麦1号饲草生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8(4):50-51.

猜你喜欢

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析打造优质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