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信公众号点亮童诗的天空

2018-08-14李頔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童诗儿童诗读诗

李頔

[摘 要]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使诗歌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也为受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相较于传统的诗歌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微信公众平台从诞生起,就自带了传播诗歌的天然优势,突破了纸媒传播诗歌的单调以及电子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微信作为传播平台可以将文字、音频、图像、视频整合在一篇文档里推送”。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童诗传播

一、诗歌找到新的媒介传播载体—微信

(一)认识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订阅号主要偏于为用户传达资讯(类似报纸杂志),认证前后都是每天只可以群发一条消息。笔者开通的微信订阅号名称是“点亮童诗”,该订阅号旨在为学校童诗社的孩子开辟一个诗歌的天地,给爱读诗、爱写詩、对诗歌有兴趣的孩子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在童诗的天空里发出自己的光芒,进而辐射激发全校更多的孩子爱上童诗,爱上诗歌,爱上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二)目前诗歌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8月新增的功能模块,目前能够考证的最早的诗歌微信公众号是2013年3月11日第一次正式推送的“读首诗再睡觉”,紧道其后的2013年3月26日的“诗刊”,2013年6月1日的“为你读诗”。在微言公众平台的搜索条里键入“诗”字,出现的有关诗歌的微信公众号一共有506个。

(三)诗歌和微信公众号的共赢

2013年6月1日,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正式上线,短短两年时间,该公众号就己经收获了150多万个粉丝,且每篇推送文章都有10万以上的阅读量。与“为你读诗”一样,相对比较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还有“读首诗再睡觉”、“我们读诗”和“诗刊”。不同的主创团队都选择了微信这一时下最受热捧的平台,以公众号的运作来传播诗歌,使诗歌有了新的媒介传播形式。而诗歌本身的文本结构及艺术特质恰好迎合了微信公众号这一全媒体式的传播平台。两者的结合,使诗歌的传播更加富有可读性和艺术性。诗歌微信公众号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是一个结果,而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诗歌本身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赋予其较高的艺术性,也因为微信是一种高到达率和具有全媒体性质的传播渠道。从传播者角度看,微信公众号能为其最大范围的锁定受众。从受众角度看,微信公众号更具有可获得性。诗歌借助新的媒介拓展其受众市场,微信公众号又借助于诗歌充实其内容类型。二者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互惠共赢。

二、微信公众号让诗歌的天空闪耀光芒

(一)传递情怀,让孩子产生共鸣

公众号“给孩子读首诗”,是由3位来自北京大学的校友创办的,且这3位校友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母亲。这个诗歌公众号每晚为粉丝读一首诗,有时还会选择用童声朗读,就是希望“在繁华喧闹中,为辛劳的爸爸、温柔的妈妈和亲爱的孩子还原一片心灵圣土”。笔者的公众号“点亮童诗”每天不定时推送一首诗作,这些诗大部分都是童诗社的孩子自己创作的,配有朗读、音乐、画作,这样的形式,让许多孩子感觉十分温馨,也极大了激发了孩子们写诗和读诗的积极性。

(二)儿童诗的阅读和鉴赏可以丰富儿童的思想情感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读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优秀诗歌,语言简洁、旋律优美、感情真挚,足以抚慰儿童焦躁的心灵,能让他们的感情更细腻,心灵更柔软,生命更有质地。在儿童诗诵读中,能让儿童成为一个感情更加细腻、心灵更加柔软,生命更有质地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设想一个真正的人没有情感。”实际上,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作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而“诗是最能陶醉儿童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儿童诗里纯真质朴、以爱为核心的思想感情将会为儿童的生命染上丰富的底色。那些描写和歌颂亲情、友谊、博爱的诗歌最容易让儿童找到情感的共鸣,让一颗小小的心欢跃不已。

(三)儿童诗的阅读和鉴赏可以帮助儿童宣泄情感

与父辈的童年生活相比,今天的儿童应该是很幸福的:有充足富裕的物质保障、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所、高级精致的电子玩具。但是,现在的儿童并不快乐,当今的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学校竞争的加剧、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剥夺了他们本该自由玩耍的时间,父母长辈望子成龙的期盼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们幼小的肩头,他们被迫背负着过多的压力,从早到晚做作业、上自修课、学并不喜欢的钢琴或舞蹈;大量单亲家庭的存在、代际间沟通的匮乏使他们普遍感受到了空虚与孤独。这样的生活无疑让儿童内心积郁着焦躁与不安,如果得不到释放,肯定会影响儿童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儿童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文学阅读来调适和疏导儿童的情绪,使其成为与儿童身心同步发展的精神家园。而儿童诗就是这片精神家园中最葱翠的一抹绿色,以它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感情,抚慰儿童焦躁的心灵。

三、结语

对于在读图时代成长的人来说,阅读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读诗就更难,它对读者的智力、耐力、感受能力等等提出了全面的考验。文字固然有其形象,但它依然需要读者靠想象力来激活和填充。当观众的感知结构己然重新塑造并成为思维惯性之后,面对高难度的解码系统,他们会因为不得要领或懒得浪费时间而选择放弃。慢、深、重是诗歌阅读必备的素质,而轻、浅、快是读图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们对文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方式可以开启人们的耳朵,通过倾听的方式使受众产生新鲜感,也使受众在产生共鸣时动动手指便可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在传播工具日趋完善的同时,我们迫切需要人们用纯碎的价值取向和切合时代发展的审美旨趣来欣赏诗歌、传递诗歌。

参考文献:

[1』马春光.“纸”与“网”的博弈一一网络诗歌新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第82页.

[2』罗麒.(( 21世纪:诗歌接受的“窘境”》[J].《文艺争鸣》,2016年,诗论(第1期):第108页.

[3]王强.“数码诗人”与新诗的新媒体传播[[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月,第17卷(第4期):第1页.

[4]吴中堂刘建徽唐振华.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LJ」情报杂志,河北学刊,2015年4月,第34卷(第4期).

猜你喜欢

童诗儿童诗读诗
又甜又脆的童诗
教案《创作儿童诗》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童诗对对碰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读诗的窗口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