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技制作活动中的拆解法及其运用

2018-08-14茅蕙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玩具科技幼儿

茅蕙荟

提要:科技制作是幼儿将已有科技经验运用于实践的过程,科技制作活动的开展在科技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是新的知识观和技术观的集中体现。由拆解法入手的“拆解——制作”科技制作活动流程,具体分为“玩——拆——做——玩——赏”五个基本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

[关键词]科技教育 ;幼儿科技制作

科技制作是幼儿将已有科技经验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新的知识观和技术观的集中体现。因此,科技制作活动的开展在科技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在传统的科技制作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教一步幼儿学一步的单调的示范模仿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了新的尝试,归纳出了由拆解法入手的“拆解——制作”科技制作活动流程,具体分为“玩——拆——做——玩——赏”五个基本过程。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同时还能引导幼儿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氛围,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拆解——制作法运用与科技制作活动的一般步骤

拆解——制作法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玩中激趣、拆解观察、尝试制作、游戏验证、欣赏提高。

玩中激趣:在开始制作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向幼儿展示科技小玩具成品,激发幼儿玩一玩的兴趣,但提供的成品要少,幼儿轮流玩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教师启发幼儿提出自己制作的建议,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拆解观察: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教师提供的科技小玩具成品进行拆解,在拆解的过程中观察和感知玩具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和制作技巧。这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幼儿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制作方法步骤的过程,其中拆解的目的不是破坏,而是为了观察和重建,拆解是了解制作过程的基础,更是制作的基础。

尝试制作:在教师的组织下,每个幼儿根据自己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尝试自制进行制作,对于其中出现困难、幼儿印象不清晰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教师可组织复原范例或者重新拆解的方法再次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幼儿的互相观摩来解决。

玩中改进:在幼儿初步完成小制作玩具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玩一玩,在玩的過程中检查制作的作品是否达到了制作的要求,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进行改进,在作品改进的过程中达到对多种科学知识和制作技能的综合运用。

欣赏提高:教师可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互相观察他人的作品,甚至相互交换玩一玩,交流制作的感受及问题解决的技巧。让幼儿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启发幼儿玩赏和改进的愿望,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扩展和迁移。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具体的某一个科技制作活动,可以视具体情况有所简略,在一些较为复杂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拆解和尝试之作阶段可进行多次反复进行,以引导幼儿对制作步骤和工作阅历感知的逐步深入。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前延伸或后延伸活动,使幼儿对科技制作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

二、运用“拆解——制作”法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精心选择范例、准备材料

精选范例是用拆做玩赏方法开展科技制作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选择的范例必须是制作简单巧妙、构成部件较少,制作步骤和技巧较为简单的小型的,包含一定科技原理的自制玩具。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备也要充分,制作材料尽可能采用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但在硬度、厚度和柔韧度方面一定要便于幼儿使用工具加工,提供的工具也应便于操作。当然,如果幼儿有看图制作的基础,提供的相应的参考图纸也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拆解过程的重点是研究制作的方法

以前组织科技制作活动,教师常常按照制作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教给幼儿,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幼儿操作技能的目的。这显然已经不能完成新科技教育理念的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让幼儿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教育的综合目标。让幼儿在拆解的过程中掌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是一种较为使用的科技制作活动模式。例如在组织制作不倒翁的活动时,教师让幼儿一步步跟着做,由于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尽管反复示范、讲解,仍有半数幼儿不会做。在反思后教师改变方式,给每一桌幼儿发一个做好的不倒翁,要求他们自己拆,边拆边记,然后再按自己掌握的要领步骤自己动手制作。反复几次,幼儿不仅能制作出不倒翁,还能根据其它相关的示意图,制作出相似的玩具,甚至设计并制作出一些其他科技小玩具,这样幼儿掌握了制作不倒翁的基本技能,同时学会了一种发现制作技能学习的方法。

3.“做”中增技

尝试制作的过程是幼儿将拆解过程中研究发现的制作步骤和技巧以及以往的知识经验、制作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将验证幼儿在拆解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是提高制作水平的过程也是提高观察水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个别差异很大,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遇到的困难与其能力水平的关系,要尽可能地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教师的指导应尽可能避免直接的集体指导,而改为采用提供最小限度的帮助的方式,如补充材料、提供工具等。

启发幼儿相互合作,互教互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方式。同伴合作中的互动对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活动中不妨让幼儿进行合作的“制作”活动。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幼儿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擅长设计;有的幼儿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让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同时,有些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一个人兼顾制作有困难。就必须多人合作。这样一来,制作的时间相对缩短,制作的质量也提高了,幼儿的制作技能也得以增长,还能促进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通过协商一起完成任务,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4.“玩”中长知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是兴趣高涨。在玩中获得对知识经验的理解和感悟,更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幼儿会在用制作好的科技小玩具进行游戏时,他们往往会边游戏边改进,直到自己满意。这是一个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追求完美的过程。如在制作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动物时,将磁铁和纸制的玩具结合在一起看起来很难掌握,教师就让幼儿自己观察后想办法,然后提供相应的材料如双面胶等,让幼儿进行制作,把做好的玩具用来做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幼儿更进一步领会了磁铁的穿透性:同时通过粘、夹、压等技能的运用进一步感知了弹性、摩擦等方面的现象,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此,教师指导的核心是启发幼儿在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和制作。

5.“赏”中求进

“赏”指欣赏、观摩。 “赏”可以是组织幼儿看展示,也可以是欣赏同伴的小制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伴的优秀作品更有价值,幼儿模仿同伴易于模仿教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宜于模仿。只要在活动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是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进步的。这种欣赏可以是活动前的,也可以是活动后的,科技制作活动更多则是在活动中间组织幼儿相互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幼儿学习到同伴的制作程序和制作技巧,有利于幼儿即时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极有益的。同时,组织幼儿看展出和有關的电影、录像对于提高幼儿的制作和审美水平,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更大的进步也是有利的。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要是在欣赏中要注意导向,即欣赏的主要方向应当是巧妙地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是对同伴、他人作品中精彩部分的学习,对是他人克服困难的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的学习。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欣赏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三、“拆解——制作”法的实践成效

1.“拆解——制作”法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这一教学顺序比较好地运用了幼儿以往的制作经验,可以让幼儿自己建构对范例作品的分析和认识,并有效地和以往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幼儿对作品中隐含的科技知识经验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学会了获得制作技能的方法。

2.“拆解——制作”法能较好地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需要。拆解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较容易集中,能让幼儿在获得制作方法的同时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学习。

3.“拆解——制作”法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游戏的气氛中学习科技制作。学习环境非常接近幼儿自我学习的情景,具有较小的心理压力,可以使他们在拆解中发现制作的技巧和多种装饰方法,促进幼儿分析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集体的或小组的讨论交流又可促进幼儿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心态和创造思维。

总之,“拆解——制作”法是组织幼儿科技制作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比较适合大班幼儿,有利于培养幼儿制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 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4]高凌飚 张春燕,《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课程 教材 教法》,2002.5.

[5]霍益萍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 教材 教法》,2000.11.

[6]国家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7]国家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玩具科技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