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现状与对策解析

2018-08-14韦湘云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职院校对策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家里,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言论的自由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可以通过网絡向政府等各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促使社会发展的更好,国家更民主。而在网络舆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网络暴力和一些蛊惑人心的网络谣言等。大学生作为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网络舆论大军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现状做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论;对策

“舆”本意为“车”,引申含义有众人的意思,舆论即指公民对某一事件所表达的言论,在中国这个民主化的国家中,公民的言论自由本是一件好事。群众可以通过参与网络舆论对某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而国家可以通过公众的舆论反映来作出相应的回应,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但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引发了许多的问题,部分人凭借着网络的隐蔽性发表一些蛊惑人心的言论,引发了社会的恐慌,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涉世不深但已经有自己思想了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并去反对或是推动舆论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法律认知的缺失和对网络过度的信赖,学生存在网络舆论违法或是受骗的可能性。面对这种情形,高职院校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对学生网络舆论的参与进行适当约束或是相应的教育。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现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现状

1.学生对网络太过信赖

有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从不隐藏自己的id,甚至有部分学生故意拍摄与众不同的视频、照片或是发表偏激言论,以此博取网络关注度。许多学生喜欢被关注、被拥簇的感觉,却没有考虑到网络的不安全性,致使许多私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网络上的言论都是对的,不去进行辨别就相信网络舆论,甚至支持并推动一些过激网络舆论的发展。例如前不久发生的“江歌案”。在没有调查出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相信自媒体对案子进行的渲染,从而发表不当言论。

2.网络舆论对学生影响力较大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现状来看,网络已经完全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学生将生活中大量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在微博、微信、QQ空间、知乎等交流软件上浏览信息或是发表自己的言论。而如今新浪微博的热搜榜与知乎的热点话题更是学生们主要浏览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微博大V”和“知乎大佬”等主流媒体影响力较大,是话题推动的主力军。而媒体中存在大量网络公关公司,他们大多道德缺失,以利益为主要目标,雇佣大量水军对网络舆论上的走向进行影响。而学生大多鉴别能力低,大量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使他们相信一些错误的言论,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发展教育产生影响。

3.学生对互联网法律认知度较小

网络平台相对于现实来讲是一个自由度较高的平台,且由于网络的隐蔽性,许多对现实不满意的、或对某事件有意见的学生选择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或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因此目前学生的网络舆论大多带着消极的、批判性的色彩。首先这些消极的情绪会带动其周边的人,使之也带上有色眼镜看事物,其次有些学生并不了解互联网法律等与网络舆论相关的法律,在互联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例如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由于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煽动性、攻击性的文字或图画实施暴力的行为,通常一个未经证实的话题被提出来,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对其添油加醋、大量水军对事件进行推动,网民们跟风跟帖,事件持续发酵,影响力扩大,最终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后果。而我们每个参与这个网络舆论的人都是凶手。再比如,部分学生隐藏id,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煽动性的、攻击国家的言论。

二、高职院校应对所出现问题的对策解析

1.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一是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又容易相信他人,三观容易被人影响;另一个是学生对互联网法律的认知程度较低,不清楚什么样的言论会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导致违法乱纪行为、更不知道这种行为将使他们会承担着什么样的后果。因此作为学校,应对学生加强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重视程度。另外开展法制教育,对学校中存在的某些违法乱纪行为将承担的后果作出说明,并对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如何维权对学生进行教授。对互联网法律中与网络舆论相关的法律进行普及,让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发言。

2.建立学校舆论平台,进行积极舆论教育

学校没有权利也没有办法抵制舆论平台,所以作为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也应根据具体分支机构设立不同的舆论平台,设立不同的人进行运行。例如高职院校表白墙、高职院校拼车墙、高职院校教学事宜发布墙。在利用平台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发布一些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并且允许学生在下方进行评论,从而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软教育。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接受程度较高的方式更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鉴别能力低、容易相信他人、对互联网法律认知程度较低的特点。而网络平台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机会,因此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水军和主流媒体的影响甚至发表过分言论造成恶劣影响。因此作为学校应及时制止这种行为,通过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认识到言论规范。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学校也应设立相关的舆论平台,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倪建均.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认知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J],2016(4).

[2]刘瑞瑜.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及教育引导策略.新闻战线[J],2016(02).

作者简介:韦湘云(1988-1),女,壮族,广西大化人,本科学历,讲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基于高职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的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研究(20161C116)。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