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14方壮豪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方壮豪

[摘 要]将生活现象物理模型化是指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系,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本文基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着眼于理论,探讨了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得出结论:教学回归生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生活现象;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

1.教学和生活密切相关

俗话说:艺术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在教学方面,如此也是,它植根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精髓。因此,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隔。生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现实生活,人们每天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其次,精神生活,就是人们思想和文化的生活。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将生活现象运用到教学中需要同时关注学生两个方面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建立自我自信,然后深入获取物理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物理能力。

2.杜威的教育理念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教育就是生活。他说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校园是一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俗话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教育应该伴随着人们不断的成长。即便学生离开校园,那么教育也不应该停止。

二、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将生活现象引进课程讲解中

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知识更加抽象和深奥,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在遇到困难时,也要保持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比如教师教学“光的反射”时,在学生了解一定的原理之后,由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在雨后有月亮的夜晚走在路上,路面上有坑的地方往往有水,是有光亮的地方是水,还是黑暗的地方是水?城市的光污染主要是怎么回事呢?地球能反射光吗?如果地球不能反射光,请你猜想地球会怎么样?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当学生读这个概念的时候,可能认为这部分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当真正联系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的时候,又会认为很难理解。比如对于问题有光亮的地方是水,还是黑暗的地方是水?往往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直接选择光亮的地方或者黑暗的地方,其实在这个问题中,学生还应该考虑到月光光线的方向,以及水面是镜面反射而路面是漫反射,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全面回答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用生活问题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属于科学范畴。对于科学探究,有基本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反思等等。其中问题的提出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运用生活现象设定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论证,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部分时,你可以问这个问题:在踢足球时,踢一脚,足球就会运动,当脚停止对球施力时,为什么球还会继续运动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后球为什么就会自动停止?是什么力让球滚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呢?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让他们进行大胆猜想,深入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3.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首先,组织和开展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中的活动。例如:如何拾取散落在地面上的钉子,如何使用开瓶器打开瓶盖更省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物理的价值并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而这样的应用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力求体现开放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学生在物理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力求体现现实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价值,使学生经历“学习物理有意思—想参与—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个情感历程,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本地可用的资源进行探索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刻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事实上,许多便宜的日常用品在训练动手能力方面不比实验室仪器要差。使用它们进行实验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感受物理、体验物理。而且利用身边材料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直觉的集中,引发认知的兴趣和欲望,这些物理实验蕴含的丰富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瓶、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实验各自不同地表现出“改变”、“放大”、“借用”、“替代”等创新技巧,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最后,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振兴实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陶行知先生说过:“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无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学生都应该能够保持对自然的热爱,能够欣赏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增强他们与自然的亲密感,并且深化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科学原理。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现象为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良好的物理教学,实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苗: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2]关英超.生活实例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J].基础教育研究,2009(01):41-43.

[3]张丙新:引入生活化情境,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年04期.

[4]施顺旺.联系生活实际物理现象,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剑南文苑,2012(12):385.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生活现象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