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8-08-14彭灿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德育作业数学

彭灿娟

教师是智者,肩负教书重任;教师更是爱的使者,必须履行育人的职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或许没有那么多的精彩故事和动人心弦的情节,也难以找到那么多的幽默诙谐的趣事让他们陶醉。但数学若没有情感教育就没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教育同样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催化剂,是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并树立为之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的前提保证。做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让我们站在数学高地,扬德育战旗,行数学德育。

一、数学课堂,德育“主战场”

(一)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不能自拔”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一个数学教师只有有了人格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挚爱,使数学课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成了知情统一的欢乐海洋。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个话题再也普遍不过,然而越是普遍的东西最容易被人忽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的教育。例如:我在讲解销售问题时,我就带领我班孩子来到超市服装区,挽起袖子,手执小喇叭,正儿八经的当起了销售员。从服装的标价、进价、利润、打折,无不让学生亲身经历,也让学生近距离的接受“老师售货员”的人格魅力,学生在售卖中感受数学,销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数学知识深藏德育“玄机”,数学教学应借“机”而育

数学教学一定不是单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新教材广泛涉猎人文历史、数学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相关素材,深藏德育“玄机”,我们何不借“机”而育!

首先,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远远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其次,新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欣赏,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畅享数学之美。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例如:讲轴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让学生欣赏简单美;再讲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边的中垂线的关系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時,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

再者,数学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办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个基本特点。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的物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的迷惘之中,误认为数学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达到渗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数学质量。

(三)数学课堂中“你竞我争”,“面红耳赤”,终“握手言和”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关键是教师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机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互相竞争的过程。

二、数学作业,德育“主阵地”

(一)从内容设计上突出育人功能

慎用反面教材,防止产生负面效应。现代社会是信息膨胀 、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尚有待提高,教师在作业选择上如不避免负面作用,就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形成错误认识。针对思想状况,澄清学生模糊认识。教师要特别注意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练习,以化解疑虑。针对学生实际生活,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学生中难免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平时注意将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设置作业,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在作业评批中深化育人功能

作业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应当充分依托作业这一特殊载体,使之成为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合作的平台,成为教育学生的有力杠杆。

在教学民主化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谈体会、提意见。

通过作业,老师对学生的希望、期待、理解、支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建议、评价、要求能够得到交流。学生、教师在这种和谐、友好的合作中,互相支持、教学相长,知识、能力、人格、品德都得到了同步优化。

三、数学实践,德育“主途径”

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应尽快占领第二课堂领域,加强对课外实践的重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特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习作业:成立数学实验室、设立数学活动课、数学建模等实验活动都是数学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可见,数学第二课堂也是实施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要阵地。

总之,在初中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初中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我们站在数学高地,扬德育战旗,行数学德育!

猜你喜欢

德育作业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