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2018-08-14曹丽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践对策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曹丽

[摘 要]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意见》中强调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发展和学业质量标准”。因此,小学科学应结合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小学科学育人目标。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手段,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交流方式,对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通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质量,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实践对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科与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介绍两种较为实用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承担着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责,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以趣促学,激活思维渗透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目标

1.探究热情

探究热情是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及现象的好奇、向往及在求知过程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在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热情中,教师应兼顾科学知识、社会现实、儿童发展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主题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以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

2.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文化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小学科学课程应从小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把科学知识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四个领域,选择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主动学习,并为未来学习作好铺垫。

3.认知能力

百度百科认为:认知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人们常说的智商(IQ)。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二、 创新实践的对策

1.引领学生设计实验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也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这样能充分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能结合生活的体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契机。例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我为学生提供了毛巾、木板、钩码、小车等来设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实验方案,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在冰面的滑冰活动,和在操场上行走的活动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设计用毛巾做粗糙面、木板做光滑面的实验,生活中的体验引发了学生良好的设计方法。在设计“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学生在第一个实验中激活了思维,就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于是设计了用钩码或身边的物品改变重量的实验方法,这样学生会感受到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为自己的新想法感到喜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科学素养。

2.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提问,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是小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科学问题的直接平台。在小学实验探究中,小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操作探究步骤、记录实验探究数据和总结实验探究结果,经历每一步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能够完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探究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宗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并不意味着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完全放手,还需要教师通过科学实验探究的提问,引导学生经历每一环节,为学生指明科学实践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如,关于水沸腾现象的实验观察和探究,教师让学生搜集关于水沸腾现象的变化,为学生提供酒精灯、火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等材料,然后操作水加热的实验,要求学生记录水量、水温等初始数据,每隔3分钟记录数据资料,直到加温100°后停止,持续观察和记錄水沸腾变化现象。结合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实验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大家实验前的推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通过对水沸腾加热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收集数据资料的科学能力。

3.开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和通融性。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基于此,笔者基于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开展了跨学科的科学综合性学习。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以科学教材单元为载体,实现与语文、数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横向综合;二是基于科学教材的前后延伸,综合链接,把多种认知方式进行整合,借此打通课内外联系,探索科学课程教学的综合化实施;三是以科技型“校本课程”为补充,通过校内科技节,“课辅课程”,促进科学课程综合化;四是组织小学生参加市区各项科技竞赛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不言而喻的作用,提问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从核心素养角度思考,提出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提问,补充隐含价值观的提问的提问策略,增强学生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从科学认知、能力和思维三方面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玉红. 例谈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溶解的快慢”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2):38-40.

[2] 张超.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14-15.

[3] 褚夫梅.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1):35-36.

猜你喜欢

实践对策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