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探析

2018-08-14陈云凤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方式

陈云凤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教学方式重要内容之一。解答应用问题是学生运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里,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呢?根据作者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 小学中段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为学生今后学好各学科知识奠定基础的时期。是义务教育的开始。因为小学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有关的抽象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数学应用题都是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需要通过课堂上抽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应用问题在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在小学中的应用也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补充。学生对于应用题题目的理解能力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要想学好数学中的其他知识,比如学习差倍、和差等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很有必要了。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探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奥妙。

二、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技能。即使它是一个简单的应用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不要因为应用问题的简单,而忽视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必要确定问题中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应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很容易混淆。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容易弄清的。例如,“有5只黑兔,又跑来3只白兔,一共有几只兔?”学生很容易弄清,把原有的5只和跑来的3只合并起来,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只兔。但是有些应用题,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就容易出错。例如,“有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3只,白兔有多少只?”有些学生往往不仔细斟酌他们之间的的数量关系,单纯地看到“多3只”就判断这道题用加法,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操作和直观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能初步形成概括性的规律性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就不容易混淆了。

2.利用实物操作,加强理解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中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乐意模仿。他们都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站稳脚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从直观入手,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使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有机的整合起来。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让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去获取感性知识,去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从中发现问题。

3.将应用题与生活实践相融合

随着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教育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变化。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解题思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理念,激发学生生活意识,从而为教育优化及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当老师讲解到《平均数》这一课程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首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拍皮球比赛。比赛期间,教师应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让每个人在指定的时间内拍球。拍完皮球后,計算出全体学生拍球总数。然后裁定获胜小组。通过这一问题,学生在问题分析中提出不同解决办法,并在每组中挑选出最有实力的队员代表比赛。经过统计发现,第一组四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拍球的数量分别为21、19、17、23,第二组学生拍球的数量分别为23、15、18、20,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分析两组数据可以公平地算出哪组胜利呢?这时学生会阐发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求总和、有的学生说算最大值……当学生各抒己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出课程主题——求平均数。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算出两个组拍球的平均数,其中第一组的平均数为62.75个,第二组的平均数为61个,通过平均数计算,可以清楚地发现第一组学生胜利了。通过创设这种生活化的课程,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应用题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4.增加应用题的课外练习量

在小学阶段正是拓展学生知识的最佳时机。然而,学生每天学习的知识非常有限。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的知识,不仅不能拓宽视野,知识的增长还会很缓慢。此时,学生需要运用课外练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增加课外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并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验,对于其他方面也会有好处。课外练习量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出一套自我答题的模式。在考试中,他们不会因为没有想法而无法下笔。应用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另外,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习自主性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同时,使学生更有扎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应用在整个小学教授知识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和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多元化应用,为教育创新和优化提供有效证据。 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构建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进行专业性科学学习,加深自身对应用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崔利萍.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6(03).

[2]孟齐河.《试谈小学计算问题的教学》.学术期刊,2011年11期.

[3]沈正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89).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方式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应用题的「多余条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