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2018-08-14陈志祥
陈志祥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呈放缓状态,这使得当前商业银行在前期所面临的大规模信贷扩展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开始暴露出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促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持续上升,进而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业绩。在这种形势下,则需要商业银行加大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对此,本文就对在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上的管理水平,满足相关要求。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形势,要求商业银行要以轻资本作为发展导向,并坚持经济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以此能够进一步加快对相关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合理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商业银行,有效规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探析
对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其他业务上的发展,因而需要对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
1.产能过剩风险
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包括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运转。这也就造成一些企业已经成为不良贷款的聚集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业过剩这个问题,并不断加大对这方面管理的力度。但是结合实际发现,部分企业在发展中,由于缺少商业银行在资金上的支持,使得其在风险上越发明显。长期下去,势必在经营上处于不断恶化的形势。且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对于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各个企业,可能面临的债务违约势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2.利润市场化进程加快,流动性风险进入凸显期
在市场化利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些商业银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面临的风险概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金的供应和实际需求产生较激烈的矛盾。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即金融消费者投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宽等。这种情况的出现,造成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的存款业务办理上出现放慢的状态。二是,资源稳定性下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此外,市场机构对利率的敏感度程度也不斷上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阶段,即年底和月末等阶段。在该阶段中,资金的保支付会存在一定的压力。三是,资金错配加剧。在实际中,商业银行表内外资产扩张比较大,因而对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个不断上升,这就使得期限错配持续加剧,进而导致流动风险的出现。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是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造成该系统完善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上明显缺少一定的衔接性。简单来说就是各个步骤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因而不能够与系统较好的融合。这个问题的出现,足以说明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知存在较大的缺陷。众所周知,有关信贷风险报告的具体流程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以及商业银行在风险分析方法上还比较落后,这就使得商业银行面临风险时,很容易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进而造成商业银行在同行中明显缺乏竞争力。二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这个问题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所以会出现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主要就是商业银行在内部权力责任划分不够清晰、评估机建立的不够完善以及内部控制措施与手段模糊化。随着近几年我国各地发生多起骗贷和诈骗事故的频发等现象的出现,足以说明信贷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缺漏问题或者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等问题所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革措施
1.创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努力适应金融新常态
结合实际调查能够发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更多的风险,具体表现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人民币国际化等风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相关人员则必须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以此能够更好的适应金融发展新常态。在创新信贷风险管理中,首先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授信产品创新中,注重对信贷风险的考虑。因而在将授信产品投放前需要借助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型的运用,来对授信产品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风控方案,严格把握授信产品的准入关。其次在完成这些工作后,相关人员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收益与风险配比原则,在这其中,通过合理的运用定价模型对授信产品进行定价。最后,相关人员还要结合对各种互联网手段的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方式,不断加强对相关信息收集、整理、预警和处置力度。借助这种方式能够确保高科技贯彻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
2.对目标客户实行“有进有退”的名单制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管理,则需要商业银行结合具体情况,拟定相应的战略客户名单。在这些名单中的客户,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营销工作。针对这些比较明确的核心战略客户,必须要有专人进行严格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营销计划,即“一户一策”以及维护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这些目标客户开展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营销和维护工作。另外,相关人员需要名单制内的客户实施一定的动态管理和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这些名单中的客户在资格上进行筛选,一旦发现资格不符合相关要求,则必须要将客户予以退出。对于符合筛选资格的客户要及时加入名单中,并对其实行相关的动态管理;二是,对于已经进入名单内的客户必须要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能够在信贷资源、财务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在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在业务合作中给予客户足够的优惠。
3.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动态管理,以此预防信贷风险管理“约束性失真”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静态管理与信贷风险管理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而无法以动态的形式反映出信贷风险管理的变动,同时信贷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在实际状况上也不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在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都是根据自身在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模型进行相应的测定,长期下去,就使得多数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存在“约束性失真”。为了能够解决这种情况,首先就需要商业银行及时改变和调整过去所使用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并不斷加强在这方面的动态管理。这样做,能够使得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管理较好的适应。在此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在业务发展规模和信贷风险管理要能够与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相适应,同时在进行业务扩张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管理人员。二是,在保证业务发规模与信贷风险管理投入相适应的基础上,也要针对性的增加信贷风险管理。
三、结语
综合上述,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促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则需要商业银行注重对其在信贷风险管理领域上的扩宽。针对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确保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有序开展。至于如何对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开展相关的改革工作,相关人员则可按照上述中方式进行,即创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努力适应金融新常态、对目标客户实行“有进有退”的名单制管理、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动态管理,以此预防信贷风险管理“约束性失真”等。通过在这几个方面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改革工作,不仅更好的推动商业银行在各个业务上的发展,同时还在提高经济效益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正清.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3).
[2]于天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6,(23).
[3]刘俊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研究[J].商业会计,2016,(5).
[4]刘洋.项目管理思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究[J].大观,2016,(3).
[5]王思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7,(1).
[6]冯敏.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大众理财顾问,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