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源活水

2018-08-14谢秀琴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外书征文课外阅读

谢秀琴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更是迫在眉睫: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农村文化氛围不浓。农村家长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阅读的兴趣不浓,无阅读书报的习惯,闲暇之余,多数沉迷于打扑克、麻将。家长不仅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指导督促子女进行课外阅读,而且也给孩子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觉得孩子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从而进行封锁,这样无形中削弱了孩子阅读的兴趣。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很难收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的。为营造学生阅读氛围,学校教室或走廊上挂名言警句或名人画像来启迪学生;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学生介绍读书的意义和价值,激励学生读书;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有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并不断进行书籍更新。

农村家庭孩子多,且邻里关系密切,适合展开课外群体性阅读。教师要取得家长支持,引导孩子与其兄弟姐妹、邻家孩子共同阅读,多沟通交流营造浓郁的群体阅读氛围。同时希望家长能多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在家中也能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如给孩子一张专用的小桌子,给孩子安静的读书环境等。农村小学生及家长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多一知半解,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课文中这些优美的词句是从哪里来的?《优秀作文》中那些好词佳句是怎么来的?这些多半都是作者从课外书上学来的。一本语文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读物就有效弥补了这一点,只要勇于探索,就能享受书海的无穷乐趣。

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1.创设条件,培养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渲染读书的氛围。我们学校利用“三个文化进校园”、“朱子文化进校园”精心布置校园环境,悉心培育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书香,每一个标记都浸润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着力营造现代化教育氛围,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我还在班级教室设立图书角。农村的学生书源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现象,我们班提出了“捐一本,读百本”的口号,发动学生捐书,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制定借阅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随时借还,方便了学生阅读,慢慢地课前饭后读书的多了,学生打闹的现象不见了。

2.利用榜样,引领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根据小学生都很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身边同龄人读书的事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我在班上对学生分别调查课外阅读的情况。结果发现,优秀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好,阅读量大,收获也大;学困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阅读量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读课外书,读不出什么收获。从而,使每个人真正感受到了读课外书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认真读课外书,班上很快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风气。

3.举办活动,促进阅读

(1)举办故事会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后,特别是看了新的书学到了新东西,总想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下。因此,我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看到的新故事,调动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好的读物,我也拿来在课堂上,亲自读给孩子们听,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举办读书节活动。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评比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选择正确读书方法。通过开展评选“读书明星”、“读书小博士”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三、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如在学习《昆虫的口袋》时,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学完《掩耳盗铃》等寓言故事后,向学生推荐《中国寓言故事》等有关书籍,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自觉地对课外读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比如我建议5——6年级的孩子阅读《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獎丛书》、《女儿的故事》、《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我要做好孩子》、《城南旧事》、《昆虫记》、《希腊神话》、……

2.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利用课堂教学作适当的延伸,可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读法、略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

3.学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能力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认为读书除了以上“三到”外,还应当做到“手到”。这“手到”就是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后,要记录下书名、作者,摘录好词佳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写读后感谈谈读后的体会,有时也可以对书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价,也可心模仿文中的佳句优美的段落进行仿写,还可以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对读完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领悟到阅读的乐趣,提高了阅读水平。

四、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活动,体验阅读成功的快乐

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让学生的阅读和外面的世界接轨,在竞争中努力,在成功中开怀。比如,参加福建省小学生“校讯通杯征文大赛”、 “那最美的……(学校、老师、家乡……)”征文活动;参加福建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网上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参加“学习报杯”读报用报征文评选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将课外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在比赛中得奖,这样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使他们士气大增,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真正含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农村小学生要想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我们就应创造出一塘“活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爱阅读,指导他们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农村小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猜你喜欢

课外书征文课外阅读
“图图话话堡”征文
下期征文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