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浅议

2018-08-14吕海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吕海花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感悟和弘扬民族文化,积累优秀诗词作品,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从进入诗词创作的时代、诵读古诗的认知层次、想象诗词描绘的美景、感悟作者敏锐的心灵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提高学生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了解时代 ; 诵读韵味 ; 想象情景; 感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别样的风韵吸引着我们去吟诵、去赏析,咀嚼一阵深邃的词句,品味一段独特的历史,感悟一份悠远的情意。我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古诗教学感悟以及相关策略。

一、带学生一起穿越,见证一个时代,贴近一位诗人

我们都知道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文风,同为古诗,唐诗和宋诗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①“唐代是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诗人带着诗意的眼光看生活,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意象及语言,或者绚丽的色彩给世人带来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②即便是同为唐诗,也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不同格调和特色。我们要让学生进入一个时代,了解其时代文风,贴近一位诗人,了解他的创作诗风,在准确的定位中学习古诗,这样才能更快入情入境,才可以把握基调,在读诗的时候留心“历史的痕迹”,对于古诗的品鉴就不会有失偏颇。

二、和学生一起诵读,读出一份韵味,咀嚼一次深远

首先,在初读古诗的时候,一定要字音正确、字正腔圆。古诗中有许多古音字读音发生了变化,还有许多字是多音字,在诵读的时候如何判定呢?“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原则来处理”。③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所谓“特殊字”指的是,古诗词中一些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现代汉语规范音却未收录这个旧读音。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这样初读的时候才可以做到字正腔圆。

其次,讲求读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古诗行文有着严格的平仄和押韵要求,其章句中的平仄交替决定了诗句语言上的抑扬顿挫,读起来有着特别的音韵味。如何让学生也读出这种美感呢?曾经听窦桂梅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时指导学生,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还可以渗透给学生“声断气不断”、“意断音相连”的诵读方法,让学生在模仿练习、感性触摸的过程中逐渐累积成深厚的诵读能力。

再次,读出诗的“感点”,凭字定调。每个汉字都有其丰富的形意内涵,在初步诵读古诗后,学生就可以尝试读出其感觉。例如《登飞来峰》这首诗,当学生在观看过飞来峰的图片,感叹“飞来”何等妙,明白了“寻”之意为八尺,惊叹“千寻”何其高的基础上就可以读出“飞来峰”的开阔辽远之感,读出“千寻塔”的高耸如云之势,读出“不畏浮云”的旷达豪迈之意,“只缘”才有豁然开朗之气。那份已经融入了感受的朗读自然有其特别的意韵,何时延绵舒缓、何处短而急促,情到深处自然流露。

最后,读出诗的“情景交融”。许多古诗都是因情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古诗最大的特色,让学生在初步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将所有练习的成果提升层次,展现出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学生读诗的味道不尽相同,当我们知道学生已经融入其中。

三、引学生一起想象,还原一道风景,触摸一份深情

首先,我们要为情景定“点”,确定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其次要为情景定“性”,有着怎样的特点;再次为景物定“格”,还原一个完整的场景;最后要为景象定“味”,是苍凉悲壮还是委婉柔美,用相应的词汇语句去描述,展示古诗中所描述的真实情景。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首先让学生明确,诗人都看到了那些景物,进而明确景物的特点如何,抓住关键词来品味,“黄河远上”,远远望去黄河汹涌澎湃,仿佛来自白云之间,何其高远!山连绵不断,雄浑苍茫,城池雄伟相比之下也只能是“一座孤城”了,茫茫山河之中,这样的城池,才显其“孤单、冷寂”。当学生把握诗句的情感基调,就会读出应有的味道来。

四、与学生一起感悟,亲近一种文化,叩响一个灵魂

古诗一直以来都被当做研究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从中可以见证中国的历史、人文、民族魂。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才能从古诗中挖掘得更广更深。记得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完《游园不值》后曾经告诉听课的老师们,我们的古诗教学要从三点出发:第一,与文字相遇,读出诗的韵味;第二步,进入文学层面,涵咏、推敲;第三步,体会一种文化,感悟人生哲学的味道。我们的古诗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字数不多,情景丰富,含义深远,让人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唐诗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画相宜,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怀在胸,宋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疏朗淡雅,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理性含蓄。一首小小的古诗里有着广博的文化背景,我们要揣摩诗人的意图,寻求精神上的同构,只有叩响了民族精神之门,我们的学生才更具诗词气质。

古诗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让其文化价值发挥出来,民族气息渗透出来,让我们的学生在诗的园地里自由漫步,咀嚼那些凝练的文字,品味那份隽永的情感,浸润那种淡雅的气质,我相信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相信窦桂梅老实说的“一个老师走得多远,学生就走得多远,我更期待我们的校园里因为师生共同的努力而成为一个诗韵动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诗词散论·论宋诗》缪钺.

[2]《浅析宋诗与唐诗的风格差异》虞尚元.

[3]《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陈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