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读红色经典《红日》的价值体现

2018-08-14傅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红日爱国主义精神

傅涛

[摘 要]《红日》是一部具有主要历史背景的优质作品。它也把战争历史叙述成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鲜明的社会时代特征、浓重的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和机灵智慧的叙事策略, 三者的有机结合成就了《红日》。尽管《红日》在艺术上也有一些不足和缺点,但这些是掩盖不了它的高度成就的。它的成就和经验,对于今后我们的军事题材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仍然有宝贵的价值。作品中所体现的战斗精神和时代价值观对增进国人的爱国情怀仍有着积极作用,重读《红日》能激发国人阅读古典经典的热情与欲望,更有利于新时代作家们创作出更加优质及有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红日》;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阅读成为了大众文学最流行的欣赏方式,为了迎合大众娱乐的需要,一些作者创作大量方便快餐阅读的作品,为了经济利益而将文学创作的艺术真实放在一边,而以史实为战争的文学作品,从民生和事实相反的情况看,这是种不切实际的片面创作,包子雷,襠部藏雷,手榴弹炸飞机等创作情节,已经引起公众对历史事实、社会的误解,对国人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树立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重读红色经典《红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红日》,对脱根的创作者进行重新回炉,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种不正之风,让人们真正了解历史、增强爱国情怀、重塑理想信念。

一、构建民族共同体的需要

在谈到构建民族文化共同体这个话题时,确立其“文化身份”,也就是文化共同体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只有通过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拥有自身的集体记忆、共同历史,民族真正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才能得到确认。这是其本民族与其他民族在文化认同上的区别,这种集体记忆也使得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的形成,也是避免文化入侵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通过文学叙事来促进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加深理解,只有在文学叙事的促进下,才能将个体的历史记忆融合进民族中,超验的价值才能从笼统的民族文化共同体中体现出来。有这样一段话,“我更是借此书强调小说之类的虚构模式,往往是我们想像、叙述‘中国'的开端。国家的建立与成长,少不了鲜血兵戎或常态的政治律定。但谈到国魂的召唤、国体的凝聚、国格的塑造,乃至国史的编纂,我们不能不说叙述之必要,小说之必要。”

《红日》对战争历史的叙述便是有着凝聚民族集体记忆的重任,“所有第三世界的本文均带有寓言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把这些本文当作民族寓言来读,特别是当它们的形式是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表达形式的机制上发展起来的。” 正是出于构建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历史集体记忆这个当下诉求的需要,对《红日》叙事策略的再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正好可以成为一则民族寓言,供人们阅读,将个人与整个民族通过阅读经典联系且融合起来。在前十七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历史民族文化共同体有着解构十九世纪中叶以降中国与西方的之间不平等的种族关系的重任。《红日》所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的是各民族团结起来,为解放全中国而不懈奋斗的故事,在当下的生活,不仅对于文学史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厚意义,而且对于整个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和集体记忆的书写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分析有利于新时代文学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从而促进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强化对文化身份的认同。

二、国家立场叙事的需要

前十七年小说历史性叙述便在对旧社会、旧统治阶级的历史否定中确立其基本命题,以“进步”“反动”的修辞在信仰竞争中占取理念霸权,在社会进步的维度上,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 将历史题材放在的既定的历史观内叙述,文学创作或多或少也会受到这种历史观的影响,文学与历史二者在国家立场叙事的基础上达成了合谋。将历史事实用小说进行叙述的好处就是,它能够借助小说的艺术性加工,将既定的历史题材转化为符合国家层面宣扬中华传统积极正面价值观的需求。通过这种国家立场叙事,能够积极促进人们对集体精神、国家意识的理解,国家政治也就在在历史叙事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家园”。

《红日》小说不仅情节丰富、充满英雄传奇色彩,思想也积极乐观,并反映当时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其利用英雄主义的表现方式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思维,全面的描绘了沈振新军在山东战场英勇战斗的历史画卷,促进了人们对国家层面价值观念的理解认同。当下,对《红日》叙事策略的再次分析,解读《红日》所体现的价值观,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其史诗性的庞大气魄,从而感染和凝聚新一代中国人对于现代国家政治革命理念的价值认同与思想意识。

三、追本溯源的精神需要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褒奖,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以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 《红日》小说的历史观所内含的命题诸如阶级斗争的历史原因、共产主义的理想支撑等,潜藏着党和人民的情感诉求与政治策略,潜藏着中华民族自遭遇战争以来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两种思考方向:一是接受西方的现代性,认为它为中国当有的出路,中国必须走效仿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二是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长期以世界中心自居的古国,对西方现代性的展开进行思考,想避免西方现代性实践中出现道德丧失与精神滑坡,依赖本土资源,最终一揽子解决中国的问题。

显然,《红日》选择了第二种思考方向,沈振新军所代表的就是党和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小说中沈振新军最终的胜利也隐喻着第二种思考方式是正确的。当下,各种物质文化的导致人们精神需求极度空虚,民族意识及凝聚力也有所削减,而《红日》小说中所表达的情感精神在当下思想环境中是极为需要的,没有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更要饮水思源,若民族没有信仰,没有相对统一的国家意识来增强凝聚力,中国何以强大,小说中那种爱国精神不应遗忘,我们仍需全民一致的爱国精神来构建自己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宏张晨怡.论五四文学和抗战文学中的乡土叙事.云南社会科学,2011.

[2]陈国恩吴翔宇.《红日》的“红色狂欢”叙事与革命战争想象[J].襄樊学院学报,2011(01):50.

[3]阳海洪. 十七年小说历史观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06.

[4]李玉铭. 恶的历史作用与文艺创作问题[J]. 文学评论, 1992(1).

猜你喜欢

红日爱国主义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勤劳为国本 红日映中国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祖国 你是喷薄的红日
拿出精神
人间红日艳阳天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