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初探

2018-08-14杨敏宁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估算教学估算小学数学

杨敏宁

[摘 要]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体系中,数学估算教学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估算教学

2011年的《新课程标准》中便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设计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技能,及估算的教學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开展估算教学的意义

估算是根据具体情况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估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1.加强学生对事物整体感的认识。估测物体的长度、估计事物的属性、估计事物的变化,都能使学生感受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事物整体感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2.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是一种直觉思维品质,学生能对生活中的数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提高精算质量。精算前估算使学生灵活掌握方法;精算后进行估算,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这种习惯的养成,利用提高精算质量,减少计算失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生经常参与数学活动,观察事物常量,积淀成生活常识,从而抽象出数的过程,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1.生活情境中,感受估算的价值。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后,问学生“1米约相当于多少支铅笔的长度之和?”;再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学时,教师就创设了小朋友去游乐场买票的问题情境:登月火箭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产生了估算的需要。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估算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越,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体会估算应用的价值。

2.渗透估算的方法。估算并不是凭空猜想的,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这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在估算54×48时:(1)大估,60×50=3000,结果小于3000。(2)小估,50×40=2000,结果大于2000.(3)四舍五入估,50×50=2500,结果在2500左右。(4)接近整十估,54×50=2700.教师对多种方法给与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估算兴趣。

3.构建估算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境,如购物付钱,旅游乘车等等。现实的生活情景,既能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问题,也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如下面这样的故事情境:快开学了,妈妈给乐乐100元钱去买文具,乐乐在文具店里看中了一个78元的书包和一个27元的文具盒,付钱时售货员阿姨告诉他100元钱不够,乐乐羞得脸都红了。

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尴尬的事啊?

生1:没有,买东西前应该先根据标价算算需要多少钱,自己带的够不够。

生2:可是,78+27这样的题目我们还没有学过呢?

生3:老师,我会笔算78+27=105(拿起草稿纸迫不及待的)

生4:在课堂上可以用纸笔来算,可乐乐在商店里拿出纸笔来算不太方便,而且有点儿丢脸。

师:确实是,那你们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判断一下78+27会不会超过100元呢?请小朋友们仔细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5:我们是这样想的,78与80比较接近我把它看作80,27看作30,加起来是110超过了100,所以不够。

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引入估算教学,但是,学生确实是在那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估算的需要和价值,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

三、估算教学的策略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教师应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和探索中认识到估算的实用性,体验到估算的趣味性,进而提高估算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运用估算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教学估算,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2.合理生成,简约实效。估算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估算的必要。因而,在估算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地生成估算。估算教学追求简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繁琐数据简约化。

3.持之以恒,启发渗透。估算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在发展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同时,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估算因素,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进行估算,将估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入手,结合生活素材,构建科学的估算教学情境,轻松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致力于探究数学知识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来提升小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宇星·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2]骆东霞·试论小学数学的“估算”内容及教学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6(9).

[3]陈华珠·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4]赵振国·儿童估算发展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5]孙维佳·谈小学数学估算的现状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猜你喜欢

估算教学估算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