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地区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8-08-14李贵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李贵春

摘要 从整地、品种、施肥、田间管理、种植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生产;问题;对策;黑龙江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65-01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位于北纬50°08′~53°34′、东经121°11′~127°02′。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有效积温在1 800~2 100 ℃之间,全年无霜期90~110 d。常年平均氣温-2.8 ℃,年平均降水量746 mm,全区现有耕地面积约17.7万hm2(2016年),其主要作物为大豆,种植面积1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5%,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岭南开发区及呼玛一带,其他为小麦、芸杂粮及马铃薯等。但是受气候、栽培水平及品种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豆单产水平一直不高,徘徊在1 800~2 025 kg/hm2之间。本文就大兴安岭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整地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大豆田耕地深松面积少,整地标准不到位,加之耕作粗放、施肥水平单一,造成潜育层、犁底层混拌,致使土壤板结,耕层浅,土壤通透能力差,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下降,使大豆总产不稳,单产不高。

对策:针对现有耕作制度中整地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实行深松整地,推广翻、松、耙相结合,有效地改良土壤。深松可增强土壤通透能力、打破犁底层,创造大豆根系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1-2];二是采用秸秆还田进行培肥改土,既疏松了土壤,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2 品种问题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适合大兴安岭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比较单一,但有的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冒着风险跨区引种超积温大豆种植,遇到特殊年份大豆成熟期不够,引起减产甚至绝产,从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对策:品种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选择适宜品种,有时甚至根据不同地块、不同肥力情况选择种植品种[3-4]。大兴安岭地区只能选择早熟以及中早熟2种类型品种种植,如可选择黑河35、加农1号、华疆2号、华疆1号、黑河49等早熟及中早熟品种。

3 施肥问题

施肥问题主要是肥料品种比较单一,而且施用肥料不科学,从而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要做到根据大豆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施肥纯量为12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1.5∶0.5。种肥应分层施,耕层占1/3,深层占2/3。氮肥前期施1/3,后期主要是在花期,在干旱年份追施效果好;在温度高、雨水调和年份可不追肥。磷肥重底肥,轻种肥,底肥占2/3,种肥占1/3,一次施足。在花期可喷洒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及微量元素。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肥料应深施,保持土壤水分稳定[5-6]。

4 田间管理问题

田间管理不到位,只重视深松、中耕,忽视苗间、垄间除草;在药剂除草中使用配方较为单一,防治效果不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及时、不到位,影响防治效果。

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田间管理在重视深松、中耕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苗间、垄间除草问题。

在化学除草问题上,要根据不同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并改2种药剂混施为3种药剂混施,从而达到更好的除草效果;在病虫害防治问题上,要根据当地中长期天气预报及农情预测预报,结合所栽培品种的特性,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7-8]。

5 种植模式问题

除品种因素外,种植模式是唯一人为可控的提高大豆品质与产量有效途径。

对策: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块、不同地力情况选择合适种植模式。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地基本状况,按照生态与环境的不同,主要采取以下2种种植模式。一是“垄三”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比较适合解决低温地区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不当、缺苗断垄、植株分布不匀、耕层浅等,致使大豆单产不高,总产不稳[9-10]。其技术内容为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施肥方式为分层深施肥;栽培方式为垄作;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移栽国外大豆窄行密植的基础上,以中早熟矮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垄三”栽培技术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采用这种栽培模式可使大豆平均产量提高5%~10%。

6 参考文献

[1] 赵景云,王建立,刘志强.黄淮海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7(7):4-5.

[2] 邸锐.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6(9):4.

[3] 刘坤侠.永城市大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4(9):14-17.

[4] 郑新利,张丙双,寇贺.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2):146-149.

[5] 苗立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228.

[6] 张小虎,张振晓.山西省中部地区夏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31-33.

[7] 夏玉春.吉林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11-112.

[8] 薛晓亚,樊雷.河南省大豆生产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254-255.

[9] 周新安.我国大豆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作物杂志,2007(6):1-4.

[10] 曾昭海,褚庆全,赵晓萌,等.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6):43-48.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