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东北
2018-08-14冯学荣
历史上曾有个“渤海国”
公元698年,一个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的民族,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国家,叫作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渤海国是一个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其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辽国所灭。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并不短,有228年。
清政府曾严禁汉人出关
大清帝国入关后,由于担心东北地区的满族人被汉化,同时也为了保护满族的“龙兴之地”,清政府曾经长期严禁汉人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谋生。
怎么禁止呢?清顺治皇帝下令,沿着明代的辽东边墙,修筑了一条长长的“柳条边”,以分隔东北和中原,柳条边之内,都算中原,柳条边之外,都算东北。
柳条边东起辽宁凤城,西至山海关下,挖土为沟,堆土为堤,在堤上插上柳条,筑成篱笆,并驻兵把守。
如果确实有公务需要是可以出关的,但要凭官府发出的印票,也称文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东北通行证。
当时规定:“旗人须本旗固山额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满文票;汉人则呈请兵部,或随便印官衙门,起汉文票。”
还有东北特产诸如人参、貂皮之类在当时都是满族的宝贝,是绝对不允许夹带的。
闯关东使汉人多起来
为什么到了晚清时期,东北的汉人开始多了起来呢?答案是:“闯关东。”
1860年,面对沙皇俄国在签订《瑷珲条约》之后对东北与库页岛领土的侵夺,清廷中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以前禁止漢人去东北的国策是错的。
为什么是错的呢?因为不准汉人去东北,东北的人丁就无法兴旺,容易引起外敌的觊觎。
1860年,黑龙江将军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意见获得采纳。于是,闯关东移民潮就开始了。
与此同时,黄河下游水旱频仍,饿殍遍野。而此时的东北却有大片肥沃土地闲置,使中原地区的农民涌起闯关东的浪潮,尤其是“丁戊奇荒”时期,大批中原灾民出关求生,闯关东,朝廷也默许,从此,闯关东成为社会上生活困难者寻求的常见出路。
1907年才设置省份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清朝260多年的时间里,东北是不分省的,当时统称满洲。
1907年,清政府才开始在东北设省,史称“东北改制”,共设了三个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并设立“东三省总督”,统领整个东北三省,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就是徐世昌。1929年,国民政府将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
(摘自“冯学荣新浪博客”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