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018-08-14何玉桂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培养

何玉桂

[摘 要]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美术欣赏;培养;绘画兴趣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

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并提出绘画“可以表达幼儿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可以练习儿童的手力和目力。”因此,应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绘画这一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逐渐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一、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平时注意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行为表现发现了许多有教育价值的事物。我在瓷砖墙上开辟了一块地方,让孩子们把自己画的贴上了墙,孩子们欢呼雀跃,甭提有多高兴了!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拿起了画笔,孩子的画虽然稚拙,画面也有些凌乱,却有它的美。更可贵的是他们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阶段。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时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符号功能的掌握:儿童用象征性符号来代表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他们通过感觉动作获得经验,并开始形成表象符号和运用语言符号。 必要的技能还是要教的如:认识颜色、折纸等。但决不应该教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图像的画法,众所周知历史是发展的,是不断更新的,没有一种图像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不教会幼儿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也只有幼儿亲自观察事物,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 我在教幼儿画人物面部五官时,选了几个有特点的孩子,让大家观察每个人的特点:“他们长的一样么?”孩子们会说:“某某的眼睛大”“谁谁的头发长”等。然后总结出每个人长的都不一样。然后请小朋友自己照照镜子,仔细看看自己的样子,画张头像。孩子们多少画出了自己的特点。

2.自我中心:儿童常常把自己见到的看作是别人见到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觉。

3.行动受知觉支配: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強烈感受和他感兴趣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

二、重操作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可以选取一些容易掌握,便于操作的工具。

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其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是幼儿涂鸦的好助手。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

手指画就是用手指醮色,点印或涂抹的画。幼儿年龄小,手还不太善于使用工具,所以他们非常乐意用手作画。

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撕纸、剪纸贴画,幼儿通过画、撕(或剪)贴等综合操作,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提高眼、手、脑动作协调性。另外还有,棉签画、蛋壳贴画、实物印画、对印画、吹画等等,实验证明恰当地综合运用多样化操作材料,可以使幼儿始终对绘画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幼儿作品的鼓励性

孩子的绘画作品也许很混乱,也许只是几条横七竖八的线条,但那是孩子们精心创作出来的,教师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对每一个孩子都应予以肯定,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商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我经常用“画的真有趣”、“画的真棒”来肯定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的想象。

请幼儿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并说说自己觉得什么地方画得好,自己很满意。什么地方自己画得不够好,应该再努力。有时还请他们把自己的画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想象,提高鉴赏能力,学会分析画面幼儿从成功中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我还启发幼儿相互评价作品,每次活动结束后,把作品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赏。并说说你最喜欢谁的画,为什么,看了×××的画,你感觉怎么样,哪些地方是你没想到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给每个幼儿一个“自信”。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评价每一幅作品,把构图、用色、创意等方面突出的作品,介绍出来,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创造积极性。

美术作品的评价,必须遵循“让每一个幼儿都觉得自己很能干,自己有长处、有优点、也效方法,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参与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保持并提高兴趣。有不足,并要努力克服不足,让幼儿充满自信。全心身地投入到每一次活动中,并从中感到愉快和满足”。

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兴趣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而在绘画中如何引导幼儿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对幼儿园绘画活动指导的几点体会[J]. 张裔. 学周刊. 2014(06).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培养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