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意当老板的年轻人

2018-08-14马志国

女性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志远心理咨询人格

马志国

志远是外省的一位年轻人,说看过不少我的心理咨询专栏文章,一再坚持来访。电话约定后,他带着一路风尘坐在了我的面前。他为什么一定要远道来访?

志远说:“我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打工3年,期间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我非常喜欢她,又怕她看不上我。我准备辞掉工作当老板,我要证明我的能力给她看。有人说这样不行,您说我这样可以吗?”

千里迢迢来访居然是问这样一个问题?这问题究竟有什么潜台词?心理咨询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来访者最开始的诉说会让人感到一头雾水。我请他详细地谈谈自己最想交流的问题,没想到志远后面的故事转到了父子关系问题上来。

他说:“初中毕业,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父亲想让我上中专,我坚持复读,为此我们发生了冲突。复读后,我还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好去念普通高中。高三的时候,因为胃口不好,曾经休学,我的成绩也不好,父亲就不想让我念书了。我不同意。高考前夕,父亲去学校见老师。老师说以我的成绩不要说今年,再复读两年也难考上。结果,当年真的没有考上。父亲更加不同意我再念书了。父亲说,我靠念书很难有出息。他怎么能这样看我!我决定复读,父亲不同意,最后他很不情愿地掏学费。有人劝他说,谁家不是省吃俭用供孩子念书,父亲才勉强把卖猪的钱给我交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到了第二个学期,他勉强再凑,很不情愿给我钱读书。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到了高考结束那天,我刚考完回家,父亲就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就是玩也要玩一年,反正不去田里干活。说是这么说,其实那一年我也干了不少农活,还外出打工。我想第二年还去考,于是一边干活一边自学。到了第二年,前半年我在家里看书,后半年去学校补习,结果还是没有考上。难道我真的不行吗,我该怎么办?”

在诉说的过程中,志远面红耳赤怒不可遏。

他继续诉说:“后来有人跟我说可以去读自费大学。我执意要去,父亲不同意,姐姐和亲友们就给我凑学费。那天,亲友们都来到我家,好像在商量钱的事情。大家凑的钱就放在桌子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形,准备回避。这时,他们都走开了,桌子旁只剩堂哥一个人。他手里正拿着那包钱,看见我又随手放下了。我猜是父亲暗地里这样安排的,故意让他把钱拿走。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宁可把钱借给别人,也不愿给我交学费,当父亲的怎么能这样!最后,我去了苏州的一个学校读书。到了第二年,家里又给我凑生活费。可是,我左等右等,生活费还是没有给我寄来。后来父亲说他把钱借给了堂哥急用。我只好苦撑着,当时干兼职挣点钱来贴补生活费。转眼过年了,我放假回家,还给父母买了两盒蜂蜜。回到家里,我催父亲去堂哥那里要回一部分钱。父亲为什么不愿意为我读书花钱呢,为什么?我真的不懂!毕业后,我回到了家里。我想先在家乡做点事,熟悉社会,以后再外出打工。一个熟人介绍了一份工作,不知怎么最后不了了之。我猜是父亲的原因,父亲总是想着赶我出去,问我在家里还要待多长时间,怎能在家里吃闲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去了外地打工。之后我开始思考我和父亲的关系,感觉可能是我有点问题,后来我慢慢接受了父亲。打工两年后,由于感觉自己心理有点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我就回家了。我想先回家结婚,也照顾妈妈。可是时间长了,我感觉待在家里还是不行。妈妈也同意我到外面闯闯。就这样,我来到了现在打工的地方……”

志远的故事为什么由开头的问题跑到亲子冲突上来?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是这样的,我和父亲关系的阴影至今未消,我怕以后这样下去……”志远迟疑着不知怎样表达。

我说:“你是说以后与人相处,像与父亲相处这样怕是不行,你意识到这样处事为人有不妥之处。或者说,你来访不是为了控诉父亲,而是为了看清自己存在什么心理问题。是这样吗?”

“对,您说的对,主要是看清自己。”志远似乎遇到了知音,眼睛一亮。

“那么你想想看,在你和父亲的冲突中,自己有什么不妥之处?”我启发说。

志远沉思片刻,有所领悟:“我只站在自己这方面想问题。”

我说:“好,能意识到这一点很好。只站在自己这方面想问题,在心理学上叫作自我中心意识。自我中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成人身上的自我中心倾向会使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理智、感情交流,以及真正意义的理解。你领悟到自己存在自我中心意识,很好。”

我转而问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马老师猜得不错,你是老来子?”

“对呀!”志远惊讶又困惑。

我说:“就是说,父母对你本来疼爱有加甚至是溺爱,从小许多事情都由着你。慢慢地,你习惯了一意孤行,任意而为,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

“那么,怎样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呢?”志远很有自救的积极性。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需要学会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创造的一种心理换位的方法,叫作“空椅子技术”。所谓空椅子技术,就是当涉及到人际冲突或人际障碍的问题时,当事人想象另一人就坐在对面的一张空椅子上,然后面对空椅子诉说,接着换到对面那张椅子上,扮演另一人来回答问题。当事人不时地变换位置,与假想对象进行对话。通过这样的練习,可以帮助当事人在更好地了解自己心态的同时,也真切地体验到对方的心态,以便于促进相互理解。

介绍了上面的方法后,我说:“比如,你和父亲的冲突,如果你能在心理上换位置,在你刚才诉说的过程中,假象对面的空椅子上就是你的父亲,你的父亲会怎么说?他很可能这样说,知子莫如父呀!我知道你靠读书很难成功,所以想让你早一些走向社会,早一些抓住发展的机会。我还知道你固执,我这样做,不过是想让你冷静思考。哪想你一意孤行,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些事你根本不知情,就猜疑怨恨爸爸。爸爸怎么会不疼爱自己的儿子,怎么会不希望儿子读书有大出息,怎么会把钱借给别人而不给儿子准备学费?”

志远脸上没有了刚才的激愤和怒不可遏,他说:“是啊,父亲怎么会不希望儿子读书有出息?父亲是爱我的。我至今记得一次下大雨的时候,他去学校给我送雨衣,路上滑倒满身是泥的情景,还有……”那一刻,志远是那样的心存愧疚。

“我过去伤了父亲的心啊!”通过心理换位,志远心中的父子冲突正在化解。这对志远的心灵自救是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使志远对父亲有了新的理解,也有助于看清自己。但在志远心中,父子冲突还有更深的心理渊源。

于是,我继续启发说:“那么再想想看,为什么你的自我中心意识那么强烈,强烈到与父亲的冲突如此严重而持久?为什么现在又执意去当老板?有什么性格上的原因吗?”

“我的性格非常偏激,做事非常固执。”志远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偏激而固执的确是志远的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叫作偏执人格,严重了就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容易记恨。具体说有如下几项:①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就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②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③易产生病态嫉妒;④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理应取得重大成就,如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⑤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⑥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一旦受到妨碍,就会积年累月地纠缠不休,非要讨个“说法”不可;⑦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的客观证据,很难改变自己的想法。一般具有三项以上就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了。人格偏执的人往往心理上里有一种超价观念,就是在强烈的感情作用下,对事实进行片面地归纳,由于往往与切身利益有关,使人对自我能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偏颇而极端的评价。超价观念潜在的心理功能是借以补偿自己也许意识不到的自卑感。

现在,我们再回顾志远的故事。他之所以执意读书,偏激而固执到丝毫听不进父亲的意见,甚至猜疑、抱怨、记恨父亲,以致现在不远千里来讨个说法,都表明其偏执的人格特征是很突出的,其心理上的超价观念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难理解,他现在要固执地当老板,与他过去固执地上学一样,也是偏执人格特征的表现。这便是两件事情的联系。

可喜的是,志远已经隐约感到自己的心态有些问题,对自己当老板,不敢轻率行动,所以前来求询。他之所以诉说那么多的父子冲突,似乎是为自己讨说法,其实是对自己心存怀疑—自己这样对头吗?是否有心理问题?于是,想听到心理咨询师的分析,以便确定自己目前的行动,避免盲目的固执己见。这表明他已经为改变偏执人格特征开始了自救,是给予心理支持的好时机。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志远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清楚地认识。我说:“你之所以来访,表明你对自己已经开始反思,这很好。不错,人生需要坚持性,也要有灵活性。做成一件事的确需要持之以恒,但绝不是要盲目地一条道走到黑。坚持与偏执的区别,关键就在于是否有现实性。”

“您说的对。现在想想,还是父亲更清楚我的能力,现在我也没有自己当老板的能力,我需要看清自己,面对现实,不能再固执己见,头脑一热就一意孤行。”志远说。

“好,能这样看问题很好。少一些偏激与固执,多一些成熟与理智,现实地面对生活,不论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都会多一份成功的把握。”我肯定地说。

当我们握别的时候,志远说:“谢谢,谢谢您,今天您對我的帮助太大了,您会听到我的好消息的。”

不久,志远果真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还给我带来了好消息:他的工作得到了嘉奖,同时也开始了恋爱故事。(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咨询地址:天津宝坻邮政16信箱,邮编:301800,咨询专线:022-29228042,周六晚8:00~10:00,E-mail: tjbdmzg@ sina. com)

猜你喜欢

志远心理咨询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黑板和粉笔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我最喜爱的玩具①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香喷喷的年哟
心理咨询不简单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