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8-08-14
星巴克外送服务为什么选择了阿里巴巴
星巴克终于要做外送服务了,但为什么会选择阿里巴巴,而不是美团?
—Amy
事实上,8月2日星巴克宣布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不止是外送服務,还包括“智慧门店”体系、会员系统打通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即时服务,也就是外送功能,将由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和“盒马鲜生”各自承担一部分。
其中,饿了么负责最为重要的门店外送服务,盒马鲜生门店则会请星巴克以“品牌外送厨房”的形式入驻,并提供30分钟内送达的专用外送渠道,以保证产品的新鲜程度。这将是星巴克第一次在门店之外生产、制作产品。
所谓的智慧门店体系,则是指消费者进入饿了么、盒马鲜生、手机淘宝、天猫上的“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门店”后,只需选择产品,无需选择具体的下单门店,后台算法会综合距离和门店单量,指派周边的盒马鲜生或星巴克门店送货。
当然,星巴克线上线下多个渠道的会员系统,也将由阿里巴巴方面负责打通积分和服务体系。对于星巴克在中国的700万名会员来说,线上门店的消费,同样能获得星享卡积分。
在看完这一系列合作方案的思路后,你就会明白“是阿里巴巴而不是美团”这个选择的必然性—星巴克这次想要在中国线上市场获得的资源,实在是相当多元。
星巴克内部将这类数字渠道的服务和体验提升称为“第四空间”,与门店提供的“第三空间”概念相呼应。包括移动支付、在线点单、门店自提、App预约外送等服务,在被引入中国市场前实际上都在美国市场做过小范围测试。
但中国显然不是星巴克自立渠道就能玩转的市场,腾讯、阿里巴巴的存在,使其必须经由这些合作伙伴,才能一次性触达最大规模的消费者。在与阿里巴巴的此次合作之前,星巴克先后在门店接入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微信上也上线了“用星说”社交虚拟礼品卡,这些都被认为是这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进步”表现。
瑞幸、连咖啡今年在中国市场掀起的“外送咖啡”模式,显然已经刺激到了这类消费需求。在前期的市场宣传中,瑞幸曾多次将星巴克作为竞争对手看待,称其整体思路都是建立在比星巴克更高效、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层面 上。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许冰清
读者来信
关于“书店升级”
离开出版业、作家和监管来谈书店的困境就是本末倒置。对比一下民国时期上海福州路的出版景象,大量涌现的伟大作家和相对自由的出版权力,当下的环境怎么出高质量的书?没有高质量的书,书店都是空架子,其他都是噱头。
—跨界人-丁玉波
RE:说得中肯。眼下书店的经营的确面临很多难题,就算有了高质量的书,也还要费力地找到它的顾客。
虎扑吴亦凡大战事件背后
其实这次大战还有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网络中的圈层化越来越严重了,不论是饭圈还是虎扑,都有自己的一套默认运行方式。jrs不能理解饭圈的控评反黑打榜等一些列操作,饭圈也不知道jrs对于自己圈层规则(拒绝控评等)不容打破,于是就有了最开始的这一场战争……
稍微了解一下饭圈就会知道,一个散粉的号召本身成不了气候,如果稍微了解一下虎扑就会知道,虎扑的门槛设计以及虎扑的氛围是粉丝不可能去控评的。其实这次事件后来的发展炒作已经扑朔迷离,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网络让很多人的信息接收已经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多的人如果所处的圈没有交集的话,很多时候的谈话都是鸡同鸭讲。至于jrs和饭圈女孩谁比谁高贵或者谁比谁喷脏,我以为是最没有意义的,都不用捧一踩一。
—Toooo
RE:画地为牢,扎扎实实地当好井底之蛙。这种情况的出现可是距离互联网精神十万八千里。
巨无霸50岁了
周刊报道麦当劳的“巨无霸”已经50岁了。不知道吃什么的话就会去麦当劳点个巨无霸套餐的说……不过在本土化方面M记真的很收敛了,大多数产品和营销还是能看得下去的,相比来说隔壁已经自立门户的K记在这方面真的是丧心病狂尬到脸酸。
—三立
RE:本土化是这样,一旦开始,就很难回头。要融合得恰到好处不容易。
我看P2P乱象
老韭菜不暇自哀,而新韭菜哀之;新韭菜哀之而不鉴之,亦使新韭菜而复哀新韭菜也。
—超棒的鹏程
RE:是,新老韭菜还是别认命、认栽、认 割。
停止对受难群体的嘲笑吧
周刊报道了P2P乱象,我的感想如 下:
很多人似乎都在看笑话,这就好比站在岸边嘲笑一个被水草缠住了双脚无法自救的受难者。溺水,不是不懂游泳,也不是莽撞下水,而是岸边竖了一块牌子:游泳区。所以,岸上的人,实在没必要看热闹说闲话。如果有善心,就帮着呼吁救人,如果没那份心,默默走开就是,谁也不怪你。停止对受难群体的评论吧。凡事有因就有果,如果没有相关部门背书站台宣传,为何大批大批的人相信P2P?都是傻的吗?现在,只希望有关部门出来担责,不要再向受难者灌输“别想拿回本金”的洗脑谬论!留着精力,去告诫那些应该担责的部门、管理者,他们该承担的责任该付出的代价,一个都不能少!
—新新宣宣
RE:话虽如此,但是又有几人会照做呢,对于事不关己的人来说,最容易做的事就是看看笑话,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他最容易做的事是相信会有有关方面替自己要回本金。
网红餐厅之我见
周刊的“新一线”报道了986家网红餐厅的生存之道。Interesting~但感觉网红咖啡店、甜品店和餐厅不是一种生态,大家好像更关注咖啡店氛围(适不适合拍照)而不是食物,很多人都是只消费一次,希望周刊编辑们之后可以出一篇网红咖啡店的“生死”。
—穿紫衣的梨子
RE:建议收到,估计这个不难实现。
注定昙花一现的网红餐厅
除了那种食客量稳定的网红餐厅,剩下的网红餐厅都是昙花一现的模仿品,各种花式的你以为是好吃吗?不……是为了贵,所以这种网红餐厅它只能火一时。
—北方有佳人
RE:大概率上是这样,都想挣点快钱走人。
为什么这么多“新穷人”?
我想,还是一种生活焦虑吧,想买的车子房子买不起,但是人总要稍微幸福一下啊,那就用有限的金钱,尽可能购买能买的东西,缓解一下生活的焦虑吧,也谈不上幸福,短暂的放松就是幸福。
—个体意志
RE:同意你说的“人总要稍微幸福一下啊”,这一句话看起来格外让人动容。
本周我推荐
被嫌弃的杀鱼弟的一生
8年前他曾爆红网络,被称作"杀鱼弟",因为爹妈生了6个,所以8岁开始,作为老大的他就在自家鱼摊杀鱼,后因手法娴熟、眼神犀利出名。此后他基本没有上学,成为赚钱工具,被打骂是常有的事。最新的消息是他服下了剧毒。
推荐理由:太苦了,人生。希望他可以挺过去。
推荐人: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