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城区连接通道方案研究
2018-08-14钱盈曹阳
钱 盈 曹 阳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430051)
随着我国许多城市(包括孝感市)新城区的发展日渐成熟,新老城区的交通衔接也越来越紧密,其间的衔接地段逐渐成为新老城区之间交通转换的缓冲区域[1],城市新老城区路网容量的差异性、区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给这些区域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压力,因此改善这些地段的交通将有助于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2]。
1 新老城区连接通道浅析
受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区域道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的空间受到限制,减少新老城区之间过境交通流的影响、完善现状路网系统、提高区域交通承载力成为区域道路系统改善的主要途径[3]。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空间分流,化聚为散;疏堵并用,合理引导;优化节点,突破瓶颈。
2 孝感市交通现状分析
2.1 区域现状路网
孝感市新老城区现状有6条主干道,4条次干路,30余条支路(见图1),道路网密度相对适中;路网结构不够完善,东西向主干路间距大,老城核心区缺乏与新城区之间快速通道,缺乏东西向贯通性主干道,支路道路狭窄,且断头路较多,微循环不畅;生活性干道与交通性干道交通混杂,道路体系不够完善;总体来说,区域现状路网的有效通行效率较低,难以支撑新老城区快速通达的交通性功能。
图1 孝感市城区现状路网
2.2 区域现状交通运行状况
大多数大型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建设施集中于老城区,并且分布在老城区有限的主干道(例如,文化路、长征路等)两侧,导致老城区交通量集中在文化路、长征路等主干道路,路段高峰期交通拥堵十分严重;主要路口例如文化路-长征路路口、长征路—建设路路口等重要节点交通拥堵日益加剧。
2.3 区域拥堵现状分析
目前,老城核心区东西向连接道路为文化路,但文化路现状断面窄,道路等级低,交通承载力低,无法承担老城核心区与新城区之间快速通行的功能。区域堵点目前主要位于文化路-长征路路口、长征路-建设路等路口,一般发生在上班日的早晚高峰时段、恶劣天气及节假日全天,拥堵路段从文化路延伸至乾坤大道、从长征路延伸至槐荫大道,拥堵时平均车速仅约13.6 km/h。
2.4 区域交通管理现状
由于新老城区交通性干路(如槐荫大道)沿线开口过多,严重干扰交通运行,因此,导致交通性主干路的道路运行效率下降。其次由于区域道路资源较为紧张,交通性主干路的人车争道、机非混行现象特别突出。另外区域停车场少,路边乱停车现象严重。
因此,综合区域现状路网结构及交通运行状况分析,需要尽快打通一条联系老城核心区与新城区的东西向快速通道,提高区域通行效率,缓解文化路、长征路、交通大道、槐荫大道等道路交通压力,支撑新老城区快速发展。
3 交通连接通道方案
针对孝感老城区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老城区发展,从改造新老城区快速通道、改造其他道路及交通管理措施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1 快速通道改造
3.1.1现状路段分析
现状连接孝感市新老城区的通道主要是文化路和乾坤大道。其中文化西路位于老城区西部边缘,交通量不大,交通压力较小;乾坤大道现状路幅较宽,交通压力一般;文化中路与文化东路位于老城中心地带,交通量大,机非行驶混乱,交通压力大,图2为东西向快速通道分布。
图2 东西向快速通道分布
3.1.2改造方案
文化中路及文化东路沿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密集,且部分医院、学校相邻距离较短,其中,文化中路高峰小时流量为1 239 pcu/h,服务水平为F级;文化东路高峰小时流量为2 790 pcu/h,服务水平为E级;文化西路高峰小时流量为1 011 pcu/h,服务水平为C级。
文化路的功能不仅服务于沿线两侧,同时也承担着新老城区快速联系及满足机动车通勤出行需求的功能,是承担着多种交通功能的城市复合通道。结合文化路全段的现状及其功能定位,本次改造文化西路采用次干路形式,文化中路、文化东路和乾坤大道近期采用快捷路,远期可改造为快速路。
结合交通预测模型,文化路高峰小时流量约为4 672 pcu/h,从衔接道路的等级、流量分布的均衡性、快捷路建设标准及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划等要求考虑,文化路双向6车道远期服务水平为C级,可以较好地满足交通需求。
结合近远期建设,文化路断面形式可采用地面道路主辅分离、主线高架地面辅道、主线下穿地面辅道3种形式。
1) 地面道路主辅分离。宝成路-城站路段不改变东西向文化路道路红线宽度,只需调整原道路路幅分配,缩减两侧人行步道,增设路侧非机动车道,这样可避开拆迁湖北省工程学院。本文针对文化西路与文化路交通转化提出2种方案:文化路东接分丝路-仙女路,改造仙女路为次干道,接文化路与城站路交叉口;文化路穿分丝路-仙女路,向东继续延伸至城站路,接建设路与城站路交叉口。
城站路-北京路段文化路往北侧拓宽,南侧维持现状不变。长征路将城站路-北京路段分2部分,将城站路-长征路段断面由双向3车道改造为双向6车道,机、非采用护栏隔离,道路红线拓宽为36 m;长征路-北京路段改造后断面采用主、辅道方式,由双向6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非机动车设置在辅道,保证主线机动车快速通行,在交叉口处机、非车道采用护栏隔离,道路红线拓宽为45 m。
天仙路将北京路-董永路段分东、西两段,其中西段维持现状道路红线宽度不变,将断面调整为主、辅道形式,主、辅均为双向4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在辅道,保证主线机动车快速通行;东段道路改造往南北两侧拓宽,断面调整为主、辅道形式,断面与天仙路西侧保持一致,保证主线机动车快速通行。现状桥梁利用两侧新建人行桥拼宽。近期对文化东路-北京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进口道拓宽1个车道作为右转车道,主线仅直行;远期交叉口可采用立交形式,文化东路主线下穿北京路,辅道与北京路平交。乾坤大道-天仙路交叉口近期进行渠化,进口道拓宽1个车道作为右转车道,主线仅直行;远期交叉口可采用立交形式,天仙路下穿乾坤大道,乾坤大道通过辅道与天仙路平交。
2) 主线高架地面辅道方案。宝成路-城站路段与地面道路主辅方案一致,采用双向4车道断面方案。
城站路-北京路段道路往北拓宽,南侧维持现状不变,改造后断面采用主道+辅道方式,双向8车道,主线为高架桥,过文化路与城站路交叉口后开始起坡,保证新老城区东西向快速通行。
天仙路将北京路-董永路段分东、西两段,西段维持南北两侧红线不变,调整断面,改造后断面采用主道+辅道方式,双向8车道,主线为高架桥,保证新老城区东西向快速通行;东段道路改造往南北两侧拓宽,断面调整为主道+辅道形式,主线为高架桥,保证主线机动车快速通行;现状桥梁利用,两侧新建人行桥拼宽,高架桥在现状桥梁之前落地。
3) 主线下穿地面辅道方案。宝成路-城站路段与地面道路主辅方案一致,采用双向4车道断面方案。
城站路-北京路段道路往北拓宽,南侧维持现状不变,改造后断面采用主道+辅道方式,双向8车道,主线为下穿隧道,保证新老城区东西向快速通行。
天仙路将北京路-董永路段分东、西两段,西段维持南北两侧红线不变,调整断面,改造后断面采用主、辅道方式,双向8车道,主线为下穿隧道,保证新老城区东西向快速通行;东段道路改造往南北两侧拓宽,断面调整为主、辅道形式,主线为下穿隧道,保证主线机动车快速通行;现状桥梁利用,两侧新建人行桥拼宽,下穿隧道出口设置在现状桥梁之前。
4) 方案比较见表1所示。
表1 快速通道改造方案对照表
经过比选,本文推荐地面道路主辅方案。
3.2 辅助改造措施
3.2.1升级槐荫大道、交通大道
槐荫大道、交通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不变,调整路幅分配,由双向4车道升级为双向6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辅助措施,分流文化路车流,缓解交通压力,重要路口相应进行拓宽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片区交通出行条件。
3.2.2促成区域交通微循环
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促进区域交通微循环,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横向道路:打通孝三路、长征二路、北京二路、乾坤北街、北沿河路等东西向支路、次干路,承担横向干道的部分喂给和片区间的联系功能。
纵向道路:增加纵向联系道路,形成纵横交错、层次丰富的路网结构。
3.3 交通管理措施
优化统筹槐荫大道沿线交叉口管理,集约归并,增加中央隔离栅,采用“右进右出+路段掉头方式控制”,降低主线干扰。
1) 对槐荫大道加装中央隔离护栏,防止车辆违规随意调头、行人及非机动车随意乱穿马路。
2) 合理归并沿线道路开口,采用“右进右出+路段调头控制”保证主线交通通行效率。
3) 共设置3处调头车道(航空路路口、湖渠路路口及城站路路口),满足车辆掉头需求。
4) 湖渠路路口增设1处人行横道,机动车调头和行人过街共享1个信号周期,避免机动车调头给路段交通通行能力造成影响。
5) 城站路路口左转调头车道外移,增大车辆调头半径,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4 结语
综合减少新老城区之间过境交通流的影响、完善现状路网系统、提高区域交通承载力的交通改善方式,可以从点、线、面层综合优化区域交通运行,促进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4]。
1) 优化交通节点,细节助力整体提升。优化统筹槐荫大道沿线交叉口管理,集约归并,降低主线干扰;关键交叉口交通渠化,优化交通组织。
2) 优化交通,全线提质改造。文化路改造采用“绿波控制、主辅分离“等手段提高通行效率;拓宽交通大道、槐荫大道等主干路,整体提升通行能力;设置独立、连续、色彩鲜明的非机动车道,设置栏杆保障非机动车路权。
3) 优化区域路网,完善路网结构,缓解交通压力。全面升级文化路为老城核心区贯通性东西向交通干道;打通孝三路、长征二路、北京二路、乾坤北街等断头路,促进区域交通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