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一年级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2018-08-14沈生芬
◇沈生芬
科学课的基本教学特点是: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新课改后,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导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一年级小学生结束了幼儿教育的“放养”状态,更注重科学知识的吸收。科学课涉及生活元素方方面面,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事物的桥梁。作为科学课老师,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在科学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我们肩负重要职责。本文围绕一年级科学教育进行阐述,希望对科学教师有所帮助,让科学课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一、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的原因
(一)科学课对学生的意义
一年级小学生已然褪去了幼儿的懵懂,进入小学时期意味着他们开始全面接受文化课程知识。发现自然事物的某些规律、联系、属性等,对小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激发科学意志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一年级科学恰好能针对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为小学生讲解多种社会科学事物,使其增长知识。
(二)科学课是学生探索精神形成的前提
在我国,年满六周岁就可以进入一年级接受文化课教育,此时的儿童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志趣及积极的态度。他们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想要不断地探索陌生的事物。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这种探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需要科学教育的引导。科学课的设立可以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提问题、爱研究问题的习惯。科学课为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怎样让科学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一)在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好奇是小孩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学习方式。在一年级科学课的授课中,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进入科学的殿堂。首先,老师要把握教材的基本思路,根据学期课堂数量安排教学进度,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多利用趣味问答、游戏、实验等方式,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轻松有趣和快乐的课堂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一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高年级较为低下。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语言轻快。例如关于《我们周围的物体》中观察水的特征时,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观察、讨论,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看到的水有什么特征;等学生讲完后,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比如:请同学们看看水是什么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手将水拿起来?将水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它的形状会不会变形?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变换容器进一步观察,最后将自己的所知所想说出来。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发散性思维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的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决定性作用。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结合大脑功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所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练习、观察、讨论,加上教师引导植入感情色彩,图文结合,就更具吸引力。例如在《这是谁的叶》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将自己心目中的叶子形状、颜色、大小画到纸上,然后互换猜猜其他同学画的是什么叶子。一百个人对同一个事物有一百种不同的看法。此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植入学生对叶子的认识,通过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
(三)充分利用科学课程资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科学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人、事、物,回归课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实操教学。当然,自然教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南北的地域差异注定南北方风景、动植物不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中,网络资源可以展示出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在走出课堂融入自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其他地区的动植物、人文环境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图片、视频,从而开阔视野。
(四)探索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符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科学老师的教学无论是语言还是对实际事物的引用,都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符合。一年级科学课所学,都是学生平时能看到用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此时的教学要简单明了,适当由宏观到微观、由静到动、由远及近,逐步过渡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及讲解。教师带有趣味性的讲解与引导,很容易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踏进未曾了解的世界中。
三、结语
归根到底,小学科学课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类能力、使用基本器具能力及动手能力。科学课的设立,让学生能够认识自然、提升自身能力实现本我的成长,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