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见证的建筑生长史

2018-08-14

河北画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市民园区

这是一座特殊的临时建筑,承载着特殊的使命。

这是一座市民友好型的人文园区,不设围墙,全园无障碍;它提倡共享理念,人和建筑、景观、生活有机融为一体;它通过政务服务云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政务”等改革,有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打造全国样板。

这是一座绿色园区,集成化建造体系、能源复合利用体系、被动式建筑体系、海绵城市系统、综合管廊系统等八大体系、30多项建筑创新,营造低碳环境。

这是一座致力于构建数字城市的智慧园区,各类智慧服务体系、多场景应用、可视化运维平台,全维度覆盖酒店、商业、办公、政务等业态。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作为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一经诞生,便自带光环。

每根钢柱都有发轫未来的可能性……

为了记录和见证雄安的生长史,河北画报社多次组织记者深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工地采访和拍摄。我们试着探近每一个构件,了解它们的新材料、新工艺和用途;我们试着走进每一位工友,从交谈中感受带着他们体温的“雄安”……从开工到建成投用,这个园区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每一次走进都让我们满怀惊喜,而我们自己也在随着这座城市的生长而生长。

信念与困难的角力

2018年5月30日,随着政务服务中心的启动运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这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第一个建筑群,以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的全新面貌屹立于雄安大地。

难以想象,从2017年12月7日开工,到2018年4月29日开园,这座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第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是在短短的140多天里完成的。而这背后,是项目团队共同的“极速挑战”。

一周内组建起雄安项目团队,从四面八方奔赴现场;5天内,土建、装修、机电、景观各专业人员全部到齐,10天内设备进场施工;24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数百台各种型号的大型设备同时作业;在主体施工阶段,现场有3000多工作人员并肩作战;管廊施工阶段,现场有30余台挖掘机同步出土……为了抢时间,所有工作人员都日夜兼程,异常辛苦,高峰期现场有700名管理人员,以及7000多名工友同时作业。2月28日,主体结构全部封顶,8个单体进入大面积装饰装修阶段。

在项目建设期间,记者几次走进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工地,每次短暂的交流中,每一个工友言辞间无不透露出因参与而生的自豪感,工友们说每一天都像战斗,每一天都匆忙而难忘。

高强度的工作让项目突飞猛进,然而,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工期紧张、冬季室外施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面前。

2018年1月,雄安的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雪花漫天飞舞,寒风刺骨,流感肆虐。一时间,项目医务室排起长队。然而,每个队友都明白,除了靠药物支撑之外,更重要的是信念——排除万难建设好雄安新区。

灯影幢幢,朔北寒风吹雪夜;旌旗猎猎,万千大军战雄安。施工现场依然一片火热,11支青年突击队战天斗地、你追我赶、奋勇拼搏,用豪气、锐气、灵气缔造了雄安模式。

“在这里最能体现家国情怀,项目全体建设者都唯恐错过每一个见证雄安新区成长的机会,为雄安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项目全体人员从进场那一刻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凭借‘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念,掀起一轮又一轮建设热潮。”项目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刘晓霖说。

“雄安质量”在这里落地

走进这座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的园区,可以明显感觉到它与其它现代建筑的不同。它区别于传统的“高墙大院”,三纵三横的庭院式建筑布局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让人感觉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更让人新奇的是,即使在建设过程中走进园区,我们看到的也不是传统的大规模钢筋水泥和砖瓦建筑,而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一栋栋模块化建筑,如同搭积木一样高效。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装配式建筑体系,在雄安首次引入,它高度集成化、工业化,极大提高了建筑品质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高速度高品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项目质量总监韩秋峰介绍,项目8栋单体全部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不仅生产效率高、品质好,而且使信息化管控成为可能。项目先运输哪块构件,先吊装哪个部位,工人施工的点位怎么调度等环节都预先在信息系统中“兵棋推演、排兵布阵”,防止现场“打乱仗”。

让人称奇的是,每个装配式构件里都“埋上”了芯片或张贴了二维码。芯片和编码里包含有生产时间、生产地点、检测人员、物流人员、安装工人、安装位置等各类信息。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构件的“前世今生”,知道它是由谁生产的,谁吊装的,相当于建筑有了“身份证”,实现全工序全过程大数据管理。

走进位于园区西南方位的政务服务中心,不论设计、建造形式还是门窗墙体材料,都可以看出它的新颖别致。

“从政务服务中心的设计来看,我们采用了超低能耗建筑做法,降低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建筑窗墙比例,完善建筑构造细节,设置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之成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具有示范性的‘被动式房屋’。”项目设计负责人黄文龙表示,全过程贯彻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意义和责任都很重大。项目集合了优势团队资源,采用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突破和亮点,充分体现了“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的雄安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建筑垃圾比传统减少80%;被动式房屋,不用空调、暖气就能实现冬暖夏凉。除此之外,市民服务中心还集成了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能源复合利用体系、垃圾回收体系等30多项先进建设理念。在这里,由绿色和科技助力的“雄安质量”率先落地。

“数字孪生城市”

走进项目施工区现场调度室,在项目监控系统“透明雄安”大屏上,工程概况、现场人员数量及工程航拍大图等信息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该系统还有全景监控、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10个子页面,鼠标轻轻一点,详细的质量、安全、进度、劳务、物资等项目信息即可跃入眼帘。

原来,自设计之初,项目就确定了全生命周期的BIM辅助设计原则,基于“雄安云”的大数据引领,通过SOP-BIM运维管理平台的技术支撑,真正实现了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及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同期智能建筑模型,做到“数字孪生”的建筑镜像。

所谓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即“建筑信息化模型”。而在雄安,从BIM又首次升级到了CIM,把building做成city,也就是整个城市信息化模型。黄文龙说,雄安未来所有的建筑模型和数据都会出现在雄安云平台上,实现用虚拟的城市管理现实的城市,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项目总包部设计技术部经理周千帆介绍说,项目采用的智慧建造管理系统全流程可视化,依据大数据实现科学决策、智慧管理。有了“透明雄安”系统的领航,市民服务中心比同体量工程的施工速度快出2-3倍。

“做不动产开发建设15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所经历的建设水平最高的一个。可以说,在其他城市或其他项目上的点状技术或管理亮点,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上变成了‘标配’。这一点,的确走在全国许多项目的前列。”中海地产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副总经理倪健刚说。

今后,在这里形成的各类“雄安标准”、智能管理模式,将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成为“数字雄安”的“血脉”,并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向全国推广复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新理念 初体验

以“人文”“绿色”“智慧”称著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从一开园就受到广大民众的热捧。而投入使用之后,又将带给大家怎样耳目一新的体验?

建成后的园区,安静得像一个生态公园,钢框架结构的建筑群和绿色树林相互映衬,花坛、草地和雨水渗透区和谐相融。

乘坐电动摆渡车进入园区,在停车场落客区,引人注意的是这里配备的成排的充电桩已开始使用,这是与其他停车场最大的不同。这里没有了“水泥森林”的压迫感,精心设计的浅草沟、人行道透水砖、车行道透水沥青、停车位植草砖等设施,构成约21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

这个大型建筑群,由公共服务区、行政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入驻企业办公区四大区域组成。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市民友好型园区,大部分区域都是开放性的,植入了人文关怀与智慧共享基因的建筑与环境空间,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给访客带来了十足的体验感。

漫步在园区内,路面彩色的减速带及人行道标识格外醒目,那是采用了3D可视化地面系统而设计的效果,整个园区采用平坡设计,看不到一处台阶。按照通用、共享、适老、融合的原则将“无障碍”内涵进行外延,将城市、场地、建筑、室内、标识、公共器具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全人群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等对外联系的几个建筑中设有母婴室;建筑群之间架设连接廊道,让人们之间的工作交流更加便捷。

Officezip联合办公区通过“共享办公模式”为企业提供优化、智能的人性化服务。在这里,企业不仅能够共享65个独立办公室、484个办公工位和5个会议室,而且还能实现会议无线投屏、一键预定会议室等服务。工作人员介绍说,人们不仅可以共享休息空间,整栋楼的公共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

“办公区设计理念不只体现在对办公人员的关怀上,从保安、保洁等工勤服务人员,到来访者、办事人员,相关场所和环境设计都很人性化。这些人员所在场所设施齐全,空间宽敞。”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设计者之一、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孟建民表示,这使建筑在精神层面上得以升华。

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一共有28个综合受理服务窗口,前来办事的市民不仅可以享受到“一对一”帮办的服务,还可以自助地完成服务。在自助填单机面前,客户只要用身份证进行登录,然后填写需要办理事务的相关事宜,系统就会自动地录入这些信息,不用打印,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任意窗口办理业务了。

在大厅里,随处可见的自助查询机、自助缴费机、排队叫号机等智能化服务设备,让机器设备与审批服务网络相结合,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查询、自动化服务提醒和办理事项的告知,让每一个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快捷,体验更舒适。

“统筹居住和工作,促进职住均衡,是我们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要求。”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生活服务区里的无人超市,“刷脸购物”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按照超市门口张贴的指引提示,只用30秒就可完成整个刷脸过程。货架上,每件商品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通过电子身份识别芯片,顾客只需要拿着商品通过智慧化结算通道,便可以自动完成商品结算过程。除了刷脸购物,你还可以在这里刷脸入住酒店、刷脸在食堂吃饭。

“用智能化手段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这是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向人民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理念的一种体现。”中国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面向未来的,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把打造智能、便捷、宜居环境落在每一寸土地上,落在城市每一个空间单元。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市民园区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