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围得越多,写得越提劲”

2018-08-13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大马标语颜料

最开始是农村民办教师,后来做了乡镇电影放映员,此后又去了乡镇司法所工作,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自幼喜爱书法的马留彬唯一没有丢下的就是下乡刷墙头标语。

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村老汉平常不爱说话,但一提到写字嗓门就打开了。“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他很骄傲地宣称,整个大马乡的墙都是他的,哪些墙能刷,哪些不能刷,能刷几个字他都门儿清。

“在墙上写的字叫美术字,和书法不一样,书法讲章法,美术字讲统一,多笔收,少笔放,四边靠墙向里让。”马留彬边说边比划。由于常年在墙上写字,很多颜料都渗到了指尖里,原本鲜艳的红颜料也因为长时间累积变成了黑红色。

“直接提笔上墙,不打草稿不画线,一次成,要是顾这顾那就写不成了。”刘占国说,像他们这几个老“寫家”,“黑体、仿宋、隶书、楷体字体都能写,也不是我们说大话,国家级书法家很多,敢上墙的还真不多。”

而在农村刷标语还有个特别的体验,通常会有不少人围观,“人围得越多,写得越提劲。”

这些“刷字的”还有一个习惯:出门在外不看风景先看墙。“看到好的字先记下来,看他们怎么写的。”马留彬说,“看到不好看的、写得不齐整的,恨不得把它们都涂掉重写。”

“政策宣传标语一般是白底红字,公检法的是白底蓝字,美丽乡村的是白底绿字,这个可不能错,错了就不好看了。”马留彬说,这也是乡村刷墙人长年总结而成的经验。

最近一两个月,马留彬一口气刷了200多条标语,全都是关于“扫黑除恶”的。

“大马乡有60多个村,每个村都得保证有两三条,清一色白底蓝色黑体字,看着庄重,这是中央定的大事。”马留彬指着大马乡西王村一排刚刷过的墙说,这些墙紧邻着主干道,过往的人比较多,是重点区域。

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能在农村刷标语的,大都是有乡村教师背景的文化人,不光字要写得好,还得要真喜好这个,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觉悟高人品好的农村“明白人”。

猜你喜欢

大马标语颜料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穿越大马
小螺丝钉旅行记(二)
颜料和水
颜料抹在了脸上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
最牛标语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