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8-08-13李晓红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李晓红

摘 要:阅读是知识吸收的过程,也是知识储备的过程。现阶段,我们处于学习型社会,应终身阅读、持续阅读,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持续、高效、高质和终身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储备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积累、思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小学生一生受益。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小学生不知道读什么书,如何阅读,阅读应做哪些准备,应从书中获得什么;有的学生阅读后和没读一样,不反思、不写作、不实践,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这些都是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表现。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持续阅读,有必要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小学生终身受益,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原则

1.群文阅读,精细与粗略相结合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名词,其实际内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提出。群文阅读就是重视阅读材料的多样化、多层性,在数量上选择较多的材料进行阅读和学习,在内容上选择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思想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时,可以在一段时间,设定特定的主题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借助群文阅读理念,提升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应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提升阅读效果。

2.找准目标,兴趣与目标相适应

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当然,不能因为兴趣而对某些领域、某些类型的书籍有所侧重,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基于兴趣展开阅读教学。学生可以选准主题,展开阅读学习。例如,关于鲁迅的作品有《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关于余秋雨的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叹》《欧洲之旅》等,余秋雨的散文也是值得阅读的读物;关于古代智慧的书籍,如《孙子兵法》等也是优秀的阅读作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找准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

3.关注思想、内涵与方法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方面,教师要关注文章的主旨内容和思想,选择健康积极的书籍,如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古代文化传承、先进理论与思想等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精读、选读等方式,挑选精美的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关注文章中心思想,结合文章主旨内容,重视反思,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效果。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让学生选择能够看懂、读懂,能够有效运用的阅读材料。

二、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1.每日阅读,贵在坚持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阅读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表示需要坚持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每日阅读计划,每日阅读、每日反思,过一段时间回顾与总结,并借助阅读反思自身,修正自己。基于每日阅读,坚持阅读,不断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身心合一,用心感悟

阅读学习时,需要学生心神合一。阅读时,眼到、心到、手到,即眼睛观察字词以及段落结构,手做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想法和心得。结合批注式阅读学习的方法,边读边做标记。细细品味、慢慢思考,标注下阅读时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悟,设想假如自己是作者,会如何叙写这篇文章。培养读与思合一的阅读习惯,在身心合一、用心阅读、感悟与反思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高效阅读。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积累,以探索出恰当、高效、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一,开设阅读课。对于专门的阅读课教学,现阶段开设得较少,一般是课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素材等展开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合作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共享资源,进行图书互借,节约资源,提升阅读量。如《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课外读物,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读物,有的学生可能珍藏其中几本,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换,相互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三,开展阅读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围绕相关的阅读主题展开读书交流会。讨论活动中,学生积极表达、发表意见和想法。在交流中创新思考、集思广益,收获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基于“1+X”群文阅读形式,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

学生唯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勤于阅读实践与反思,才能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从而逐渐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

4.勤于动笔,结合实践

阅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运用阅读的思想内涵、写作技巧等,增加学生的知识量。由此,有必要关注学生阅读时的写作实践,通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对优美的句子可以进行仿写或者改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例如阅读《雷锋的故事》后,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并学习写人的手法,展开仿写实践。结合学生的亲身感悟,创新写作与实践,写写身边可爱的人、感人的事,表达学生的积极情感,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写,读写结合,基于对阅读素材主旨的理解,或发现了描写精妙、技巧运用得当之处,展开仿写、扩写、续写训练。以写促读,运用阅读的成果,提高写作技能,强化阅读质量。阅读时要全身心融入,以写促思,读写结合,手、腦、眼并用,综合应用,提升阅读效果,实现有效阅读,从而让学生养成高效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选择具有健康、积极、乐观思想的书籍。选择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书籍、健康的书籍、能够提升和拓展能力的书籍、补充知识的书籍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需循序渐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师良好的阅读素养引导和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勤阅读、勤反思、勤写作,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书籍指引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彭江.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6):226.

[2]刘程元.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及指导策略[J].语文建设,2013(2):15-16.

[3]丁锐,吕立杰,唐丽芳.小学生阅读环境、投入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2016(4):71-81.

(责任编辑:闵 婕 周玉梅)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