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促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兴趣教学探讨
2018-08-13隋海霞
隋海霞
摘 要: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要求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重要责任。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这是智育、体育、美育等教学内容所无法取代的。本文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出发,探究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推进“以趣促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兴趣教学;应用
兴趣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玩”兴甚浓,但是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致不高,教学时效性欠佳。多渠道、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品读和感悟课程本身的多重意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包罗万象,从学校生活到家庭责任意识,从个人成长到公共规则意识,从传统文化到身边的法治生活,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打开了缤纷世界的一扇窗,让他们懂得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具有家国意识,适应时代发展。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小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多方引导,既要充分挖掘课程的趣味性,又要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严谨性。
例如,“大家排排队”这节课,讲的是排队礼仪,平常做操、放学时,学生都能自觉排队,但是在日常乘坐公交车、游玩公园、乘坐火车等情境中,你是否能自觉排队呢?火车马上要发车了,我还排在后面,好朋友让我直接站在他前面,这样做可以吗?红灯马上要亮了,我应该冲过去还是排队等候?看似简单的问题,层层设置,逐步推进,就可以让学生对“排队”这个话题不再停留在肤浅的“按照学校要求排队”的層面,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人性的温暖,还能够启发小学生从多角度全面看待问题。
二、借助信息技术引领学生发现课程乐趣
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更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很多小学生对课本中的图画爱不释手,有的调皮学生甚至在上面涂涂画画,玩得不亦乐乎。学生喜爱课本是件好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光鲜的画面看到其背后的智慧。
以“吃饭有讲究”这节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笔者还穿插了一些小视频。视频一是一个小女孩在家吃饭的片段,画面中的小女孩吃饭非常不积极,奶奶在旁边喂她,可是饭菜中有豆芽她要挑出来,肉吃瘦的,不吃肥的,碗里剩下了很多饭,她就跑开去玩了。播完这个视频之后,笔者观察到很多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还有的学生脸上带点羞红,知道这段视频戳中了很多小学生的软肋。偏食、挑食、浪费、不能文明就餐都是小学生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在长辈面前,溺爱环境中的他们把这件事情看得习以为常,可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之后,就让他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单纯地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视觉画面的刺激、戳中软肋的自我剖析,可以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这个问题。这时候,教师再附以偏食、挑食的危害,给学生讲解一些典型案例,学生学习的乐趣就会大大提升。
三、多种教学活动理论巩固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跳出单纯的思政教学课堂理念,将学习置于全面的、发展的、动态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树立大视野下的道德与法治大教育观。所谓大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实行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组织的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审视,有所学,有所悟,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正确看待互联网”为主题的亲子活动。现在网络已经非常便捷,家家户户都有电脑或者手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作业:让家长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微信,辅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把各位家长拉进群组,在群组里教师分享优质的适合亲子共读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学生每天写完作业的时间,进行上网学习,又可以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总之,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是学生的主观性行为,更是教师的必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兴趣。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心揣摩,既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又可以使教学形式不落俗套。“教学和一”可以使教学鲜活有力,以趣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闵 婕 周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