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绘乐
2018-08-13孙吉芳
孙吉芳
摘 要:图形谱是指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线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的标记方式。图形谱通过视觉,辅助学生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旋律图形谱;领悟体验
音乐教育者要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乐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是教师需要研究的教学难题。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为使旋律图形谱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采用以“图”绘乐,使抽象的旋律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在歌曲教学中使用“图形谱”,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如旋律节奏的密集与疏松,作品速度的變化,旋律的连贯与跳跃,音乐的渐强与渐弱变化等。此外,“图形谱”还能够辅助节奏的练习。
1.学习歌曲旋律的辅助手段
设计“图形谱”时,一般要考虑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强弱、音乐进行的连贯或跳跃、节奏的密集或舒展等。贴切的图形谱,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
《叮铃铃》是一首带有湖南民歌风味的儿童合唱歌曲,用几个骨干音的巧妙组合,勾勒出高山白云、快乐的牧童、活泼的羊群等组成的美景。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也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出的肯定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烘托出一个热闹的场面,在美景、铃声、吆喝声、琴声交织的情境中,牧童赶着羊群悠然自得地歌唱。笔者在设计图形谱时,第一二乐句用黑色笔画出旋律线,使学生对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有了很直观的感受;第三乐句巧妙地运用俏皮的罗圈线画出小鸟的样子,既能让学生区分铃声与回声,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唱部分中的高声部用黑色笔表示;衬词“嗬”的演唱和下滑音的演唱用蓝色笔画出,模仿铃声;低声部用绿色笔画出青草地的样子。
整幅图高声部画出高山、小鸟,低声部画出青草、河流,再点缀以白云和太阳,勾勒出高山白云、快乐的牧童、活泼的羊群等美景。
2.节奏练习的辅助手段
在节奏的练习中,学生较难把握的是附点、切分,以往教师多用划拍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时值的长短。划拍是上下进行的,如果用拍手练习,时值的进行过程不易表现,但用“图形谱”表示,学生能够通过平移边拍手边感知。
通过图形谱的演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节奏时值的长短以及和一拍时值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填词难点的辅助手段
在填词歌曲时经常会碰到一字多音的现象。例如,《布娃娃弹琴》这首歌曲中有许多一字双音的填词,学生一学就会。但是有一处学生总是唱不好,于是笔者在黑板上画出旋律图形谱,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徒手画图形谱,学生很快就准确掌握了一字多音的演唱。起初,笔者在别的班级教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唱好这一句,笔者反复带学生模唱,虽然解决了,但学生兴趣不够浓厚。后来,笔者在黑板上画了“图形谱”,没想到学生只按手势演示很快就学会了。
二、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图形谱”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较为普遍。运用“图形谱”进行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旋律进行到对应“图形谱”的地方时,就让学生随乐曲边听边画图谱,感受旋律进行的力度、起伏等,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图形谱”能够将复杂的乐曲高度概括并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但不具象,只是把乐曲旋律的进行方式展现给学生,并没有框死作品内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表现乐曲。在随旋律画图谱的时候,更使学生由旁听者转变为乐曲演奏的参与者,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除此以外,“图形谱”还可以让学生从“图形谱”的重复与变化中感知乐曲的基本结构。
例如,在欣赏《加沃特舞曲》时,笔者根据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设计了图形谱:
如是表示拍手,表示手做出“低—高—低”的动作,表示手放在头上,表示跺脚,是表示手臂做波浪动作等。首先,让学生了解教师设计图形谱的意图,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动一动”中辨听不同的曲式结构,让学生看着图形谱,聆听音乐,寻找相同的地方,帮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作品。为了加深学生对A-B-A曲式结构的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图形谱的提示,加上肢体动作,让音乐学习更轻松,联想更丰富,体验更自由,真正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音乐讲解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主动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闵 婕 周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