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2018-08-13于洪君李一骁

理论探索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洪君 李一骁

〔摘要〕 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当前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宗旨与任务、机遇与前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包含的一系列建设性政策和主张,认真分析实行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主要抓手,明确应对新挑战的重大举措及其前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全面持久地向纵深发展。中华民族将为人类进步与安全的共同事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4-0059-05

习近平在今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他同时还指出:“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有益经验和深刻体会,对外工作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1 〕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因与走势、宗旨与任务、机遇与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南,同时也为我们全面做好新时代对外交往工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深刻变化的客观反映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旧时代,在弱国无外交的旧世界格局中,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国际社会长期不承认中国是世界级大国,“大国外交”与中国无缘。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也从未把自己的对外活动称为“大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往、联系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范围愈加广泛,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更加客观、全面和理性。“中国需要世界”,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和进步繁荣,是当今世界最可宝贵的历史现象。中国道路、中国体制和中国发展成就在国际上产生的独一无二的示范效应,成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做出的新的最大贡献。“世界需要中国”不仅成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同时也成了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但力量对比的变化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也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但另一方面,两极格局瓦解后,中国面临西方国家图谋和平演变的压力也陡然增大,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度变得非常复杂。在此情况下,中国以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为指导,充分利用国际舞台风云际会带来的各种机遇,纵横捭阖,管控分险,化解矛盾,全心全意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壮大自己。2001年,中国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支持者。中国的国际处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影響迅速上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快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外汇储备和货物贸易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彰显。世界上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没有中国参与已变得不可想象。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2 〕442

正是在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于全面复兴伟大目标,同时也前所未有地接近于世界舞台中心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的对外工作,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 〕443。从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政治语汇和外交实践之中,成为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常用语和热门词。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终极目标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倡导和引领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成为我们动员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通过合作发展走向互利共赢的响亮口号。

“共同体”并不是一个新的学术概念和政治术语。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曾经论述过人、社会或国家的“共同体”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弊端并憧憬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时,也使用过“共同体”的概念。世界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后,“共同体”这一概念在国际关系领域被广泛使用。大家所熟知的欧盟,前身就是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欧洲共同体”。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不少以“共同体”命名的区域性组织,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安第斯共同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等。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实际上也是以构建“共同体”为目标的区域合作组织。2008年生效的东盟宪章,包含了“强化东盟共同体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进程”等内容。东盟共同体理事会框架下因此设立了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三个分理事会。

习近平纵观世界发展大势,顺应历史变革潮流,借鉴国际关系领域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于2013年3月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当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说,习近平第一次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向国际社会阐明他对世界许多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在分析当今时代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特点时,他明确指出,我们所生活的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3 〕。这一新的提法,为新旧格局转换时期风诡云谲的国际社会,指明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安全、共同繁荣的光明前景。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到,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国际关系基本特点的新认识新思考为哲学基础,与他的世界观文明观紧密相联的。他多次指出,人类社会虽然存在多种发展路径,各个国家往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归根结底是命运相关、休戚与共的整体。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发展多样化的今天,各国人民作为同一个地球村的村民,早已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安全等诸多领域,建立起相互影响和彼此借重的密切联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命运共同体。

其次,我们要注意到,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中汲取养份和精华的。从古代先哲孔子的“天下大同”,到宋代文豪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共和先驱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济世情怀,到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伟大抱负,中华民族“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美好理念是一脉相通的。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上述所有思想主张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到,习近平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他所提出并阐明的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义利观紧密相联,构成了完整的外交思想体系。这些洋溢着浓郁时代气息的新观念新构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共同体”理论无法比拟的。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包含一系列建设性政策和主张

为全面落实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全面而深入地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习近平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在国际社会上开展工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例如,在2014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他就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问题,提出四点重大建议:第一,共同规划发展愿景;第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第三,共同打造成合作平台;第四,共同谋求联动发展。〔2 〕453-454这四点旗帜鲜明的新建议,在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又如,2015年5月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习近平针对欧洲出现反一体化思潮,欧盟自身发展遇到严重挫折的情况,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欧关系问题致电欧盟领导人。他指出,“中欧关系战略意义日益突出”“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符合双方人民利益”,中方愿同欧盟一道,“推动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2 〕455。这一建设性立场和主张,得到了欧盟方面的积极认可。使得面临历史性考验的中欧关系,再次获得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发展新动力。

再如, 2015年11月,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就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发表演说,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提出“五个坚持”,即“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和“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作为做强和夯实中非关系的“五大支柱”。〔2 〕456-457非洲从此又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发展中国家全速推进的先行区与示范區。

近年来,习近平连续发表许多篇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文章和演说。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是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的讲话,二是同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的发言,三是2017年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两次演说。

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作为东道主,就国际社会特别关心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问题,开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目的是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他号召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和好评。

G20杭州峰会后,习近平以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正式访问了联合国总部。在那里,他发表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向国际社会详细阐明了这一重大议题的原则立场,其中的核心主张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 〕524-525 习近平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想和主张,此后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首先针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矛盾的世界,针对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的广泛讨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旗帜鲜明地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 〕478。在提出并深入论述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四项建议和主张后,他表示:“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2 〕482

在习近平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造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并且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说以前,以往任何一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均未访问过联合国的这个总部。面对联合国高级官员和各国媒体,习近平开宗明义,宣布他此访的目的,就是要“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在深入阐明人类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之后,他指出:为了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 〕539。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乃是包括联合国宪章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的所有得到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四、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主要抓手

中国是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同时也是长期带有发展中国家特征的新兴大国。因此,中国不同于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任何其他大国。“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4 〕59这就是说,中国维护自身发展与安全利益,谋求本国的进步与繁荣,绝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绝不会对外部世界造成挑战。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武力扩张,永远不参与强权政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这一基本属性和特点,源于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源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使命,同时也源于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和品格。

实行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倡导和推动共同发展;在谋求自身安全的同时,倡导和推动共同安全;在谋求自身进步的同时,倡导和推动共同进步。换言之,就是要使全面复兴与和平崛起的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实行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主张“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主张国与国之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新路;主张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4 〕59。

实行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复杂而浩繁的系统工程。我们在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世界大国对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特殊影响,努力推动构建协调合作、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与此同时,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我们要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 〔5 〕的周边外交方针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工作新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周边地区打造成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所、繁荣发展之基。

此外,实行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认真对待全球治理这一重大议题。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的活动,为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出了独特贡献。在实现并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国际斗争中,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努力做现有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现存国际秩序的主要维护者、国际关系变革的重要引导者。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体系,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人类社会构建命运共同体,这是相关联系、彼此促进、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2013年习近平提议中国与欧亚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实现上述外交目标,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习近平所阐明的“一带一路”本质上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的重要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文件。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也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载入相关文件。如今,“一带一路”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的全球伟业,不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崇高事业开辟了广阔前景。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受多方面因素决定和影响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使这一“世纪倡议”由良好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对新挑战的重大举措及其前景

当前,世界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持续未已的历史过渡期。各种形式的地缘政治裂变和冲突此起彼伏,全球战略格局转换与各种利益关系重组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从未像现在这样变幻无定和迷离扑朔。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主张,作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主体之间也存在一定条件范围的交叉重合的共同需求,从而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利己又利他的共同利益。〔6 〕他指出,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未来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 〕25,59这一中国方案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全球的共同价值。〔7 〕

今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这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而继续奋斗的动员令,也是中国人民在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挑战的历史关头,坚持与世界同步、與时代同行的宣言书。讲话中所阐述的深刻思想和各项主张,不仅将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将对国际关系的变革与调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提出的新论断,即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与人类进步发展的关系,做了新的更加科学的诠释。他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才是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为世界各国“同心协力、携手共进,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8〕规划了方向和蓝图。

目前,国际社会对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宣布的扩大开放四大举措赞誉有加,各种各样的积极解读纷至沓来。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作用和影响,无疑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在今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随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赞同,世界各国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全面持久地向纵深发展。中国将继续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更多的智慧和方案,将继续为人类进步与安全的共同事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6-24(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3-03-24(0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21(02).

〔6〕洪晓楠.如何看待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7(4):1-8.

〔7〕张志丹.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中的中国意识形态国际話权〔J〕.河海大学学报,2018(2):46-51.

〔8〕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8-04-11(03).

责任编辑 吕晓斌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