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电影概论》教学考核创新设计
2018-08-13苗贵松
内容摘要:课程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为核心,设计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文学遗产电影平时线上讨论作业八次。教学考核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学习方式确定,要从教师中心转移到学生中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走在教学改革前列,服务教学发展。只有这样,大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占到80%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关键词:古典文学 经典电影 大学教育 考核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5月,笔者应邀参加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与浙江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高校在线课程‘校本化案例展示研讨会”。印象最深的,除了聆听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江志斌解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之外,就是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孟和教授茶歇时间的交流了。
孟老师做的主题报告是“好大学在线MOOC课程《生命科学发展史》的慕课制作和教学实践”,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孟教授已开设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凭此还被评为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十佳”教师。孟老师坦诚地说,即使是上海交大的学生,也难以按教学要求认真阅读指定和推荐教材、参考书与相关资料,多年来都未有效地解决。而我关心的问题是:通识教育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到70%如何?因为我主持的校级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就是这样实践的。一般課程成绩,平时大都占30%-40%。没想到孟教授说:占到80%有何不可呢?是啊,“七三开”已属“翻转”,我还要专门填写课程考核审批表。“八二开”闻所未闻!从2016年秋季,开始在我所主持的“文学遗产电影概论”项目里进行新的教学实践。
二.MOOC的比例
这里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网易云课堂”、教育部“爱课程网”联合推出)上10门课为例:
《大学英语(口语)》(国防科技大学)平时成绩占35%、考试成绩60%、论坛表现占5%,《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湖南大学) 完成课程单元测试40%、期末考试占60%,《高等数学》(同济大学)课堂测试与作业占3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60%,《设计的力量》(湖南大学)讨论题占20%、单元作业占20%、考试占总成绩的60%,《C语言程序设计》(浙江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和《大学语文》(东南大学)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各占50%,《世界优秀影片赏析》(中国海洋大学)单元测验占60%、课程讨论占40%。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70分平时测验和作业分数以及30分期末考试分数,《高等数学》作业60分、参与讨论10分、期末30分,这算是三七开的例证,但还未见平时成绩占到80%比例的课程。
三.教与学实践
所谓“文学遗产电影”,也就是把文学经典改编为电影,从书面传播转化为影视媒介的表达[1]。“文学遗产电影”是极佳的文化启蒙方式,很多大部头的文学经典为人们所熟知往往就是从电影开始的。
《文学遗产电影概论》以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电影艺术形式为切入点,将中华传统文学的精华(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成长的爱好(电影艺术)结合起来,打通古代与现代的阻隔,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味、人生格调和国学修养。
《文学遗产电影概论》课程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为核心,从先秦文学遗产电影、两汉文学遗产电影、魏晋六朝文学遗产电影、唐代文学遗产电影、宋代文学遗产电影、元代文学遗产电影、明代文学遗产电影、清代文学遗产电影与诺贝尔文学奖电影等九方面展开,使用毕博(Bb)平台,通过“课件视频”、“教学对话”、“在线讨论”、“延伸探索”环节,在引领文化传承、服务全民学习、发展终身教育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2]。课程设计平时线上讨论作业八次:
(一)先秦文学遗产电影——《孔子》(2010年胡玫执导)
影片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线上讨论作业:“中国电影媒介中的孔子形象”。
(二)两汉文学遗产电影——《鸿门宴传奇》(2011年李仁港执导)
暴秦末年,天下大乱。西楚项羽自立霸王,赤旗刘邦斩蛇起义。乱世英雄,结拜兄弟,为“先入咸阳,册封秦王”的游戏生死相搏。妙计张良,奇谋范增,谁棋高一着?水火之仇化为一局剑拔弩张的“鸿门宴”,当所有受邀者前程剧变之时,才发现这场“鸿门宴”远未结束。
线上讨论作业:“电影《鸿门宴传奇》中的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
(三)魏晋六朝文学遗产电影——《花木兰》(1998年迪斯尼第36部动画长片)
英文片名:Mulan,迪斯尼第36部动画长片,首次改编自中国北朝乐府民歌素材,不仅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剧情,还有气势万千的战争场面……令全球观众耳目一新。2004年出品续集《花木兰Ⅱ》。
线上讨论作业:“动画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四)唐代文学遗产电影——《刺客聂隐娘》(2015年侯孝贤执导)
《刺客聂隐娘》取材自唐代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13年后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
线上讨论作业:“电影《刺客聂隐娘》的东方美学意蕴”。
(五)宋代文学遗产电影——《李清照》(1981年张景隆执导)
历史人物传纪影片,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她悲欢离合的传奇一生,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虽为艺术虚构,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生活。
线上讨论作业:“历史人物故事片写什么和怎样写”。
(六)元代文学遗产电影——《赵氏孤儿》(2010年陈凯歌执导)
元杂剧《赵氏孤儿》相关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才有较详记载,叙述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灭门,幸存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复仇的故事。电影主要讲述民间医生程婴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并将赵氏孤儿带出,又与赵氏好友公孙杵臼共演苦肉计,并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武被屠岸贾杀死。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屠岸贾的门客,在最危险的地方忍辱负重地把赵武抚养成人,最终报仇。
线上讨论作业:“从复仇、尽忠到尽孝:《赵氏孤儿》的主题转换与社会变迁”。
(七)明代文学遗产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年郑保瑞执导)
从1927年无声电影《盘丝洞》、1941年动画片《铁扇公主》、上世纪60年代《大闹天宫》和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西游记》《女儿国》、198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金猴降妖》、1995年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到2005年《情癫大圣》、2014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8年《西游记女儿国》,等等。
线上讨论作业:“为什么电影人喜欢改编《西游记》”。
(八)清代文学遗产电影——《倩女幽魂》(1987年程小东执导)系列
1987年《倩女幽魂》翻拍自1960年邵氏出品的同名影片,讲述了书生宁采臣与聂小倩相爱,却发现小倩是树精姥姥所操纵的女鬼,之后剑客燕赤霞义助宁采臣对付姥姥,并促成他们这对人鬼恋人。1990年、1991年、2011年分别出品第二部《人间道》、第三部《道道道》、第四部《倩女幽魂》。
线上讨论作业:“中国古典文学经典《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与传播”。
文学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如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大观与微观:红楼梦1-40回》所提倡,本课程以启发兴趣为主,虽然作业次数多,字数要求不多(300字左右),是以基本剧情小测验来确认确实预习文本,以及课后感想发表、响应他人意见来深化对于作品的感受[3]。
四.简短的结论
2013年5月21日,edX发展亚洲首批成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加入Coursera;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正式启动。2014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发布;4月29日,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挂牌成立;5月8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7年12月,教育部认定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4]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了《刻舟求劍》的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
教学考核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学习方式确定,要从教师中心转移到学生中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走在教学改革前列,服务教学发展。只有这样,大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占到80%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鲁博林.文学遗产电影:回归是为了不忘初心[N].光明日报,2016-09-19(9).
[2]苗贵松,赵俊艳.文学门类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论——兼与部分美国院校开放课程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77-82.
[3]杨佳娴.大观与微观:红楼梦1-40回[EB/OL].http://www.icourse163.org/cou
rse/nthu-1001561008#/info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801/t20180112_324478.html
[5]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吕氏春秋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48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传播MOOC”(XYN1518);常州工学院教学建设项目《文学遗产电影概论》(A3-4402-17-0
09)。
(作者简介:苗贵松,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与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