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规划
2018-08-13陈长江刘家明余凯波熊坤杨
陈长江,刘家明,余凯波,熊坤杨
(1.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64)
1 概述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鄂北工程)位于湖北省北部,行政区划涉及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孝感市的大悟县,工程输水线路总长269.67km,多年平均引水7.70亿m3,具有输水线路长、穿越区域广等特点,并具备结合地形地貌形成独特的工程风景线的特质。
该工程以城乡生活、工业及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要开发任务,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量,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
2 规划设计思路
鄂北工程水生态环境规划以恢复和改善工程沿线及受水区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为主线,考虑工程沿线城市规划、水系规划、自然保护区、民俗文化、建筑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的战略定位等背景条件,将工程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依靠,共同提升价值,构建与地方相互协调的、完整的生态、文化、景观“绿色走廊”,实现生态敏感地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科普等多重发展目标。
3 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四方面内容:渠道工程环境总体规划、工程沿线环境建设重要节点规划设计、沿线工程生态建设措施规划设计、生态渠道规划。
3.1 渠道工程环境总体规划
鄂北工程经过不同的行政区、文化特色区、生态保护区。行政区划上,从十堰市经襄阳市、随州市到孝感市;文化分区上,从汉唐文化,经过楚文化,最后进入孝文化、爱国红色教育文化;生态保护区,从鄂北岗地农业生态功能区、大洪山生物多样性与景观保护生态功能区、到桐柏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桐柏山丘岗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因素,结合工程本身的特点,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带,概括为“三圈、八景观节点”。
3.1.1 “三圈”构成
“三圈”即结合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状况,形成襄阳、随州、孝感三个自然文化特色区域(见图1),各自地域特点如下。
(1)汉唐遗风:位于襄阳市境内。襄阳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该区域内聚集了众多的汉唐遗址及汉唐文化。
(2)楚韵溯源:位于随州市境内。随州市是炎帝神农的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该区域内聚集了大量的楚国的遗址和古人类活动痕迹。
(3)孝感满誉:位于孝感市境内。孝感是中国孝文化之乡,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该区域内存在关于“孝文化”的传说以及大量的红色旅游景观。
图1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规划结构图
图2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景观结构图
3.1.2 “八景观节点”构成
结合鄂北工程建筑物的特点,选定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景观节点。包括:渠首清泉沟、跨白河唐河管桥,孟楼渡槽明渠倒虹吸、沙河渡槽、刘桥水库、封江口水库、兴隆~万福隧洞、王家冲水库,见图2。
3.2 工程沿线环境建设重要节点规划
依据工程节点的重要程度、建设规模,以及周边地区资源的聚集度、等级和地区发展重要程度,将鄂北工程节点分为三个等级,见表1。
3.2.1 一级节点
一级节点是鄂北工程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具有极为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标志性。
对一级节点的设计,在对节点本身工程建筑信息和节点周边的自然人文资源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定位节点类型,整合节点周边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道路交通资源,规划节点区域、组织交通、规划旅游线路和服务组团等。
表1 节点分级情况表
3.2.2 二级节点
二级节点是工程沿线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向社会开放的少量大型工程建筑物,并考虑节点中大型工程建设红线外交通线路的组织以便游客参观。
3.2.3 三级节点
三级节点主要是工程沿线建筑(闸、站)和明渠。
表2 生态功能分区表
图3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分区图
三级节点是由建筑物自身作为形象焦点,在满足主体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建筑物所在“圈层”,确定其风格,适当提高建筑物装饰等级,依照当地文化及建筑风格进行设计。
3.3 沿线工程生态建设规划
生态建设措施包括:生态功能分区、沿线总体生态控制设计、生物廊道构建、植物群落设计、生物栖息地设计。
3.3.1 生态功能分区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涉及的生态功能区及相应保护策略进行设计,详见表2、图3。
3.3.2 沿线总体生态控制
为保障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工程干渠两侧8m红线定为严格保护的生态控制线,红线两侧50~200m范围为生态保护带,具体范围参照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确定。保护带外侧为绿色廊道,具体范围参照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确定。形成线、带、网、区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体系配置模式。
图4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物廊道构建图
3.3.3 生物廊道构建
根据在项目区域内渠道两端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构建4条穿越渠道的生物廊道,减轻渠道的阻断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渠道两端生物联系和交换。见图4,4条生物廊道具体如下。
(1)丹江库区鱼类产卵场、梨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廊道宽度为60m,主要保护鱼类、两栖类,为鱼类繁殖创造多样化的生境。
(2)刘桥水库、北郊水库水源保护区到长北山自然保护区、熊河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廊道宽度为40~60m,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3)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炎帝神龙烈山风景名胜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生物廊道宽度为40~100m,保护生物多样性。
(4)大贵市自然保护区、中华山森林公园、泉水寨森林公园,生物廊道宽度为600~1200m,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3.3.4 植物群落规划
植物群落设计以保障工程线路安全运行为前提,以保护水质为核心,充分调查工程沿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并根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植被恢复的要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以乡土植物为主,最大程度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干扰,统筹布局,更好联系和融合人工群落与自然群落,从而实现市域,乃至省域绿色生态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鄂北工程跨越三个地级市,各区段的植物配置有所不同,因此规划将渠道划分为三个主要区段:襄阳段、随州段和孝感段。以突出地方气息,构成富有地方特色、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彰显出地方自然景观特色。
3.3.5 生物栖息地规划
(1)创造丰富的生境类型
设计中根据场地环境生境类型可以划分出阳坡地、阴坡地、下潮地、旱地、水田、岗地、洼地、滩地、湿地、水体、沙地、砾石等。根据鄂北岗地农业生态功能区、洪山生物多样性与景观保护生态功能区、桐柏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桐柏山丘岗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特有区域来配种不同的植物。
(2)栖息地设计
绿地除保持植物物种多样性外,还考虑到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类、昆虫、鸟类、土壤动物、水生生物甚至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如中、小型鸟类,至少需要带有高大冠树木的林地;小型哺乳动物则需要更大、更复杂的栖息环境。同时在绿地中明确安全区,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减少绿地不受人类的影响,并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种类、多层次配置和不同的树龄结构,保证绿地的稳定性。在靠近水面的地段,创造出曲折蜿蜒的自然岸线,为鱼类和昆虫产卵提供静水环境。在开阔的水面则为鸟类和水禽提供不受干扰的小岛,避免人及入侵者的袭击。
3.4 生态渠道规划
3.4.1 建设自然绿地廊道
结合工程建设,河道内部水体主要为满足输水、运水需要,常水位以下为减小糙率满足不冲不淤的基本要求,主要以硬化护坡为主以保证水体的水质水量,常水位以上结合过流明渠的地形地貌及当地生物特征选用草皮护坡,形成一条自然绿地廊道。见图5。
图5 渠道典型断面
3.4.2 通过植被措施形成有效的生物廊道
确定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集中分布区之间存在的线性栖息地,包括基质组成与集中分布区相似的线性栖息地、由半自然植被组成的线性栖息地、经常见到主要保护对象活动痕迹的线性栖息地;对线性栖息地,即生物廊道进行保护、管理及合理的改造。对渠道两边形成全封闭式的管理,两边布置有效的管理范围,即生态控制线。
4 结语
(1)鄂北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鄂北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民生工程,2019年将建成通水。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鄂北工程在把工程周边自然风光与工程景观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共同提升自身的价值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可在类似工程推广。
(2)在工程前期规划设计中,做好工程生态环境规划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