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

2018-08-12陈百丽

商情 2018年36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心理学

陈百丽

【摘要】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在对学生传输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先就健全人格以及心理健康简要阐述,然后就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以及决定因素加以分析,最后就“四自”实证和心理学观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究,通过此次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心理学观点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丰富理论,从而为实际教育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健全人格 养成教育 心理学

0.引言

心理学中把人的情感以及能力和性格等构成精神世界的基本要素和人整个精神风貌总和称为是人格。当前的教育发展对健全人格比较重视,这也是教育的关键目标,发展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能有助于学生建立完善人格,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学生人格健全是学生在社会中进一步发展的促进力量,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1.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心理健康

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关键目标,健全人格其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样的,对于学生而言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都是健全人格的内容。健全人格从西方学者所列出的标准来看,主要有:对世界有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工作并能从中吸取经验,能正面眼光对待人,有着良好团队精神;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自尊自知等;能正面态度看待未来,正面态度对待挫折等[1]。人格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精神风貌以及状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完善人格的过程,这也是大学要承担的教育任务,是社会共同目标。

学生在当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心理健康有着层次性的特征,其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又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确立心理健康内涵过程中有着不同标准,有统计常模以及生活适应,心理成熟等,这些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依据标准。由于在尺度上有着不同,心理健康就有着层次性,主要来说有几个重要的层次:心理疾病,心理机能正常,人格健全。从这几个层次能够看到,心理疾病就属于不健康;心理机能正常,属于低层次心理健康;而人格健全就是高层次心理健康,主要是有高尚的目标追求以及能建设性发展人际关系等,从而来充实生活和寻找积极的人生意义。

2.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以及决定因素分析

2.1 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了杠见

学生健全人格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开放的心态对待人事,在学习以及工作当中,表现的比较积极,并且会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积极正确的,对自己的了解会比较充分,并且比较自爱。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还体现在:有着良好人际关系,并且有着良好团队战斗精神,和人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够游刃有余[2]。学生能够通过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挫折,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对待周边人事的心态也比较积极,学生更加的自尊以及自立和自强。

2.2 学生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分析

学生健全人格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对学生人格健全起决定性作用。比如在人格基礎因素上就体现的比较突出。人格是较为丰富而又模糊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将其定义为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个体适应环境在需要以及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综合体,有着动力一致性以及连续性自我,是个体在社会中给人比较有特色的心身组织。这样就能对健全人格从健不健康标准基础上加以判断,除了A型人格类型与冠心病、C型人格类型与癌症、自觉控制感等内容已经受到普遍重视之外,目前正集中讨论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问题。这是从不同的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开展研究[3]。从对乐观主义的定义来看,乐观主义者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往往能看到好的一面。乐观的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动力,即便是有压力和困难也能够很好的应对。乐观的人在经受困难的过程当中人格是稳定的,乐观和心身健康关系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

对学生健全人格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中,生物遗传基础是重要内容,因为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物遗传基础有着紧密的联系,个体神经系统特性以及体内生化物质等对健全人格都有着影响。对于遗传决定人格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特质中心为途径实施的研究,对人格特质加以测量,采取数量遗传学方法分解遗传以及环境发生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遗传力,这是遗传学当中的内容,是测量群体中表现型变异占比的。如孪生子研究当中进行估计遗传力,就是结合同卵双生以及异卵双生相关差做出的。健全人格生物遗传基础当前缺乏专门研究,而研究中主要的兴趣是神经症状以及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和生理机制的探讨,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深化。

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环境和个体的交互作用也是较为重要的,交互作用的方式比较多样,个体的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多种方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即:第一,反应的交互作用;第二,唤起交互作用;第三,前动交互作用。三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强度是不同的。在自我功能的决定因素上也表现的比较突出,环境并不能主动满足人,个体能有意识目地选择以及建构环境,从而来满足自己需要[4]。环境对个人有着制约以及影响,但是个人也能改造和选择环境,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一交互作用就是自我功能机制问题。从自我功能来看,主要有几个重要层面,保持自我行为一致(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并不单由当前情境所决定;而个体处在不同的情境,又总能保持其行为的某种一贯性特征),自我影响个体期望水平(自我观念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到个体对未来的期待。)。

另外,学生健全人格决定因素中,文化基础比较关键,不同文化环境中个体受到特定文化影响,就使得个体在思想上以及情感体验上和行为方式上也有着不同,都凸显着文化特色。人们对自身文化群体生活方式比较习惯,对其他的就不习惯和不理解。文化的概念是广泛的,对人的健全人格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广泛的,传统文化对健全人格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对待人生失意的坦然心态,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生死观,客观上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能够保持人心理平衡[5]。道家的“自然”“无为”,儒家的“中庸”,“仁爱”,这些对健全人格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消极的因素,如重集体轻个体,比较推崇个人服从整体,造成非个性化自我结构,自我就受到传统文化的压抑以及歧视等。传统文化的高度约束性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中的“非礼无观,非礼勿动”,要求人们“慎独”等,这些就使个人需求和欲望受到过度的压抑,不能正常表达宣泄,从而就会造成焦虑以及抑郁。

3.“四自”实证和心理学观点研究发展方向

所谓的“四自”也是传统温和人格特征,主要就是自立,自尊,自信,自强。从上世纪开始我国就成立了相应心理学研究机构,最开始研究的是自尊,从心理学方面的关注就比较多。我国对于自尊的研究比较注重涵义,所以和国外有着不同,我国是从自我价值感方面进行研究,并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相应模型。主要有3个层次组成:有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相对比较高;有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和社会取向组成;有特殊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相对比较低,有着人际以及生理和心理等部分组成。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对学生自我价值感特征课题进行了相应研究[6]。另外,在独立性以及依赖性方面国外研究相对比较多,而在自立研究上国外还没有涉及,我国对此进行了研究,把自立概括成個体从依赖事物当中独立出来,并有着自我判断、做主以及负责的过程。对学生自立研究中发现,学生自立意识从中学阶段发生持续到大学阶段。还有在自信的研究当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我国的一些专家在四维度以及十三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相应模型,这就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重要资料内容。而在研究中对于自强,在心理结构上就相对复杂和丰富,相关的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探索,都有着一定的进步,但是研究发展的速度还相对比较缓慢。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是比较复杂的,在未来发展中,要充分注重在理论观点上保持正确,坚持个性化成才教育指导思想。在研究的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教育实践也要能够见到成效。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心理学观点的研究,是需要系统化进行阐述的,此次只从几个侧面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有了丰富。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探究,但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提供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1]孙兰香.基于健全人格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2]刘迎.从设立“健全人格基金”引发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6(08)

[3]窦素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01)

[4]王新.塑造健全人格推进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16(10)

[5]裴领霞.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 (24)

[6]谢志海.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健全人格[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3)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心理学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没有用”的心理学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跟踪导练(二)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