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人物悲剧命运之探索

2018-08-11李佳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

李佳琦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中文小学一百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文本主要是以《边城》中描绘的人物特点,结合文章故事发展情节,全面分析《边城》人物悲剧命运。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人物悲剧

《边城》是以1930年期间,川湘交界处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通过抒情诗与小品文整合的优美笔触,描述了湘西区域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并依据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因为《边城》中蕴含丰富的美学艺术,促使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展现出了重要作用。

1.《边城》描写的重点

其主要对下述两方面进行了描写:一方面是对心理情感的细腻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意志、心情以及中心思想等内心活动的阐述。或是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或是揭开深藏内心的丑恶嘴脸,或描绘人物的神态、性格变化等。其表达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依据对话、独白亦或者是面貌表情等进行研究;亦或者是引用幻想、梦境等形式间接体现;或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渲染、人物神态等方式进行侧面烘托。但在《边城》中,沈从文先生主要选择用两种方式进行描绘,一方面是通过人物的幻想和梦境来揭秘,如翠翠的“异想天开”,让人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少女的孤寂,还有对爱情萌芽的期待和不安;另一方面是通过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语言描写、神态变化等构成强烈的暗示,以此引导读者从人物语言、神态变化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文章描写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多次恳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读者很容易在阅读中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依恋;另一方面是对优美环境的描写。小说中环境的描写,不但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情感,让其沉浸在极具美色的环境中,而且可以为读者展现出具有湘西特色的自然风景。在作者的描写下,悦耳动听的黄莺、此起彼伏的虫鸣、美丽的黄昏以及美轮美奂的月色等都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文章的故事情节又是以这一内容为基础发展下去的,如对着黄昏“胡思乱想”,或者是与平静的湖面对比展现出翠翠躁动不安的内心,亦或是通过柔和的月光、鸟虫的叫声,侧面烘托出翠翠对情歌的期盼,以及少年时期爱情的朦胧感。

2.《边城》任务悲剧命运的分角色探索

《边城》中的主角们都是单纯、善良的好人,但这些人都没有逃离命运的约束,最终都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或是非正常死亡、亦或是离家出走、还有的就是郁郁而终,没有一个如愿所偿。

2.1翠翠的悲剧命运

翠翠本身是一个极具女性光辉的形象,整合了人性美与人情美。读者在阅读后,会在自己的脑海里产生这样的翠翠形象,她是一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情窦初开的少女,但她又是不幸运的,虽然有对她无微不至的爷爷,生活平静而恬淡,但因为自幼没有了父母,内心非常的孤独和无助,经常会在没人的地方独自落泪。爷爷虽然一心想要将她交给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但是她最终的爱情却以失败告终。喜欢她的两个人,一个因为意外溺水而死,另一个远走他乡,没有踪迹。与她相依相偎的爷爷也因为精疲力竭去世了,只留下她自己孤单、悲苦、寂寞地守在渡船,每天在迷茫中等待心上人的归来,但却没有人能告诉她等待的时间。

2.2爷爷的悲剧命运

爷爷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活着的几十年里一直尽职尽责、重义轻利、宽厚待人、性格豁达,总会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不贪心,凡事不求事事圆满顺遂但求心安理得无悔于心。因为受到女儿悲惨婚姻的影响,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痕,所以他不希望悲剧再一次上演在自己的孙女身上,他想要为自己的孙女找一个可靠而有担当的人。但最终他并没有如愿,反而带着遗憾远离了自己关爱的孙女。

2.3老大和老二的悲剧命运

这两兄弟为人性格豪爽,以诚待人,勤劳认干,且都喜欢翠翠。老大喜欢翠翠,但是却糊涂地陷入了爱情的矛盾中,感到希望破灭,心愿难成,只能孤独的出门闯荡,最后因为溺水而亡。老二也喜欢翠翠,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要与自己的哥哥“决斗”,夜班唱情歌,但是自己的心上人却并不知道,最终也孤独的闯荡,不知踪迹。

3.总结

《边城》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是在孤独中挣扎,最为悲惨的就是翠翠,她本是悲剧的中心,但她却一直处在悲剧之外,她不知道老大是因为得不到她的爱,而远走闯荡,最终落得个溺水而亡的结局;她也不知道老二的离家远走,也是因为没有得到她的回应;她更不知道自己亲爱的爷爷突然离世,也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亲事,最终精疲力竭而亡。只有在这一切都发生之后,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了一切,她这才明白一切,“哭了一个夜晚”。

人物的悲剧从层面上分析,就如同沈从文先生说的那样,一切都充满了善,但到处都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但是《边城》一文中主人公的悲剧并不只是因为不凑巧,而是在自然面前他们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沈从文先生通过描绘翠翠爱情的悲剧,展现出了祖孙三代人令人感慨的故事。通过在文章的对话、情节描写以及形象表述中慢慢渗透平静而充满伤痛的情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同时,沈从文先生描绘边城美轮美奂的风景,也是为了将现实与理想进行对比刻画,以此突显出现实人无法承受的悲情,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故事发展中展现出了强烈的宿命感,人在命運面前无计可施,如同沈从文先生说的一样,“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这也表达了文章中人物的命运悲剧。处在人性光环底下的小说却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生活在世外桃源的湘西人也免不了受命运的支配。

【参考文献】

[1]赵静.人性的善美与命运的悲凉——从《边城》的人情关系透视沈从文的矛盾心理[J].德州学院学报,2015.28(05):49-53

[2]周纪焕.沈从文《边城》悲剧成因新探[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61-66

[3]吕燕.沈从文《边城》解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57-60

猜你喜欢

边城沈从文
边城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边城的个性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