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与朱元思书》看吴均的文风

2018-08-11杜怡欣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风

杜怡欣

【摘 要】南朝梁吴均善为文,工写景,尤其以小品书札见称于时,被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一文清新拔俗,质朴自然,颇具吴氏“清拔有古气”的文风,在文风靡弱的齐梁文坛堪称一股清流。

【关键词】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文风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吴氏家世寒微,好学而有俊才,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郡主簿,刺使柳恽爱其才,荐之临川靖惠王,后与何逊俱以诗赋出众近幸于武帝,官至奉朝请。《南史·吴均传》称“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吴氏《与朱元思书》一文清秀脱俗、质朴自然,最能体现其“清拔有古气”,故本文以《与朱元思书》为例,对其文风进行探讨。

一、吴均的个性及“吴均体”

《南史·文学传》载:“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于时武帝每所临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之善者,赐以金箔,是以搢绅之士,咸知自励。”时主提倡,臣僚效法,当时文学已成为文人图名夺宠的进身之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形成一派蔚然景象,相继出现了“永明体”等文学体裁。但由于作品重形式,讲技巧,也造成了重文轻笔的现象,“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月之状”,作品内容空虚贫弱、庸俗低下,文风华艳空虚、绮靡柔弱。

吴均善为文、工写景,尤其以小品书札见称于时,由于作品“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其诗现存一百四十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吴诗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而与时不同的是其诗语言明畅,简淡清新,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体是对齐梁翰藻的一种变化,同时也是对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文学的一种回应。

吴均的文风与其个性有着紧密关联。吴氏做过几任小官,从未任过要职,这与他“家世贫贱”有着直接关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南朝腐朽的门阀制度阻塞了吴均的入仕之路,他终不被帝王貴族所认可。柳恽为吴兴太守时,召吴均为主簿,二人关系密切,“日饮与赋诗”,对吴均来说,这是一段诗酒唱和的惬意时光。可没过多久,“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隋代王通从儒家的立场斥吴均为“古之狂者也”,由此可见其性格中有特立独行的一面。吴均为人耿介,不善逢迎,梁武帝对其个性与诗文风格都是不满的。《南史·吴均传》载,吴均“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璘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以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梁武帝在齐朝曾受齐武帝信赖,后来竟帮助齐明帝萧鸾大肆屠杀齐武帝的子孙,这对萧衍来说是极不光彩的一件事,吴均的实录精神触了梁武帝的逆鳞,被焚书免官亦在所难免。秉笔直书遭焚书免官,而一些善于阿谀奉承之徒却备受恩宠,如和吴均同时期的朱异。《梁书·朱异传》中曾提到:“异居权要三十余年,善窥人主意曲,能阿谀以承上旨,故特被宠任。”耿直如吴均只能遭到“疏隔”。他也曾为自己的前途奋力拼搏过,到处求亲访友,投递诗文,奔走谋职。一番兜兜转转,才俊人微的吴均始终无法走进社会的主流,怅然失意之余,一脚踏进山水,澄明清丽的江南山水成了他心灵的归宿。

二、《与朱元思书》探析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全文144字,兹全录如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显然已经不是一封完整的信件了。吴均用诗般的语言描画了富春江至桐庐一带的奇山异水,碧水清溪,奇峰险谷,茂林鸟鸣,深谷猿啼,“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简淡高素,令人心醉。

从文中可以看出,吴均出游这日的心情是相当不错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视野何等开阔,心情何等舒展。泛舟江上,船随水流,任意飘荡,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穿透历史的烟尘,我们仿佛看到,一叶扁舟,男子一袭长袍,立于船头,衣袂飘飘,悠然自得,会意处眯起双眼,捋着胡须,把酒临风,笑傲江湖,完全一副随性从容的生命状态。面对这如画风光,不禁叹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两句领起全篇,对富春江的山水景物作了概括评述,接下来便对“异水”“奇山”进行细致描画。

富春江水之“异”,异在水清、流急。江水“千丈”尚可见底,可见水清,清到“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不禁令人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不着一个清字,处处透出清来。游鱼细石,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吴均写景手法之高超可见一斑。此处应是江面比较开阔的地方,波平如镜,照得见人的灵魂,吴均的心一如这水面一样明净恬淡。这一江清流何止一种姿态,流经地势险要处便展现出其狂放的一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如离弦之箭,迅疾的波浪似万马奔腾,吴均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这奔腾江流,气势雄壮、惊心动魄,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生命状态。这“一百许里”的江水时而平静,时而湍急,动静相宜,姿态万千,摇曳生姿。

富春江山之奇,奇在山高树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竞”、“争”、“轩邈”这些词语使本来静止的群峰顿时有了生命的活力,它们似在争着攀高,互比短长。“皆”是“都”的意思,说明树多,一个“寒”字不但写出了林木的茂盛,也让人有如在树荫下、顿生清凉幽静之感。山高树茂,是目之所见,倾耳细闻,“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原来高山密林之内,竟是一派欢快、和谐、生机勃勃的景象,泉声、鸟鸣、蝉噪、猿啼,声声入耳,自成天籁。唯有在静谧的环境中方能听到这种种声响,吴均以声衬静,颇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感。

身处在这奇山异水之中,感受着山之高峻、谷之幽深,吴均不由得产生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之感:那些汲汲于名利地位的人,那些终日被政治事务缠身的人,看到这高峻的山峰、幽美的山谷,也会息心敛性、流连忘返,这山水竟有使人改变心意之力,美到了极致。人的心理感受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衬托了富春江山水的奇异、独绝。作者在这里把美好纯净的自然世界和污浊的世俗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弃之情,既有出身寒门的吴均对自己仕途不达的哀怨,也包含了劝慰友人之意。

随兴而游,乘兴而发,作者发出一番感慨后,船仍在继续前行,这时,江面上又一番景观:“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船在浓荫下穿行、前进,一会儿,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船一直在前进,前面还会有什么美妙的景致呢?令人遐想,给人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

《与朱元思书》“绝”的何止是文中描绘的绝色山水,更绝在文章本身,山水因文章而增色,文章因山水而流传。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为吴均洗去尘俗、抛却拘忌,留一份真与美,赋一纸清拔超然,独立于“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齐梁文坛。

总之,吴均的文章清新拔俗,质朴自然,在文风靡弱的齐梁文坛堪称一股清流。

【参考文献】

[1]赵家宝.“吴均体”简论[J].杭州大学学报,1984(12)

[2]强薇,段一.梁代文学家吴均其人其诗[J].兰台世界,2015(01)

[3]程兴丽.论吴均诗歌的不遇主题[J].现代语文,2016(08)

猜你喜欢

文风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坚持不懈改文风
关于经济新闻报道转变文风的点滴思考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探析
八股文风要害三议
——学习中共中央领导关于文风讲话的体会
“三秋树”与“二月花”
——重读习近平同志《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有感